搜索关键字:
共计:11634 条 耗时:00:00:00.03
-
2021-04-124月10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接受了上视新闻“夜线约见”节目采访,谈中美“乒乓外交”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和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启示。邵育群认为,首先,两国关系中民心沟通和相互了解非常重要;其次,中美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其意义远远超越双边层面,当时的“乒乓外交”和尼克松访华等改变了国际格局;第三,中美两国需要秉持互相尊重的精神,双边关系才能走得更远。这也是我们纪念中美"乒乓外交"的意义...[详情]
-
我院与澎湃新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其它】2021-04-122021年4月11日,我院与澎湃新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加强智库研究成果国内国际双轨转化,国际重大事件中积极传递中国声音,促进国内外受众相互理解与交流等层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我院院长陈东晓,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等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签约仪式。上海是我国国际关系研究、国际舆论与传播领域的重镇,既有海派特色,又有守正底色。对于此次“媒体+智库”的合作,陈东晓指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作为一...[详情]
-
2021-04-09
-
周玉渊:非洲债务问题的真相与出路 【??】2021-04-09来严重冲击,导致债务风险急剧上升。如何缓解非洲国家的流动性危机、预防无序的违约和更加复杂的债务重组,正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的本质 债务问题的产生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近年来,非洲债务问题被明显夸大。在非洲债务问题上开始出现各种谬论、阴谋论和反智主义论调,诸如“中国债务陷阱论”“资源掠夺论”等。 ...[详情]
-
2021-04-09中包括“如何确保美国科学与技术的长期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最大限度利用网络空间发展潜力,更好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造福全人类”。显然,在信息技术不断演进发展的今天,避免战争、化解战争风险符合两国利益,这既是大国的国际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望。希望此项联合研究可以促进中美的深度对话和安全合作,建立相应的稳定机制。 这份联合研究报告是一份严谨的学...[详情]
-
2021-04-094月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李伟建研究员接受了东方卫视的采访,分享了他对伊核问题的几点看法。首先,美伊双方在伊核谈判关键时刻作出官方表态,表明双方都想重返协议,谈判中提到的“卡脖子”问题都指明了落实协议的希望。其次,对伊核协议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本次维也纳谈判后双方的表态是“最后一公里”的第一步,而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第三,从目前中东局势来看,拜登政府实际上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延续了...[详情]
-
李伟建研究员接受上观新闻采访,谈伊核问题 【??】2021-04-08、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相关方6日齐聚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讨论美伊恢复履约问题。这是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以来,美伊之间的首次间接谈判。分析人士认为,这场间接谈判向伊核问题的政治解决迈出第一步,也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谈判仍将面临极大挑战,但伊核问题的“软着陆”仍有希望。 美方未出席会议 当地时间4月6日,伊核协议联合委员会政治总司长级会议在维也纳大酒店举行。会议由欧盟对外行动署副秘书长...[详情]
-
2021-04-064月6日,严安林副院长参加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人文社会科学国际论坛分论坛:《两岸命运共同体:认知与建设》,并做主旨发言。严副院长以《推动两岸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思考》为题,指出”国家统一“与"两岸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必须达成且能够达成的奋斗目标,我们需要正视两岸关系中客观存在的矛盾并处理好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面临的五方面关系。 [详情]
-
2021-04-033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订案,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作出系统修改和完善。此次修法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将会对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产生什么影响?《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港澳研究室主任张建。 党的十九届四...[详情]
-
2021-04-0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3月30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作出系统修改和完善。多位专家学者受访表示,此次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具有坚实的政治、法律和民意基础,修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原有选举制度的漏洞和缺陷,形成了一套符合香港法律地位和实际情况的民主选举制度,将开启香港良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