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共计:11634 条 耗时:00:00:00.01
  • 2015-03-09
    对于由某一族群主导的中央政府与国内其他族群发生的族群冲突,通常的理论解释主要关注后者对前者的不满以及其武装反抗能力。但是,这种研究路径不能解释为什么冲突双方不能达成反映双方实力对比的妥协方案以避免族群冲突。为了解答这一疑问,有必要关注冲突双方的战略互动。在战略互动过程中,族群冲突双方对彼此实力、意图和战争决心的评估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阻碍双方达成基于真实实力对比的和平协议;即使双方掌握对称信息,但由...[详情]
  • 2015-03-09
    与传统经济制裁不同,金融制裁具有独特的逻辑基础,它重视聪明制裁理念,强调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制裁对象;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应对制裁合作与执行难题;高度依赖金融霸权所产生的非均等权力。考虑到当今国际金融体系的性质,金融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一项特权。美国在国内建立了一整套关于金融制裁的法律体系和组织运作制度,并在“9•11”事件之后更加倚重金融制裁的作用,对朝鲜与伊朗的制裁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例...[详情]
  • 2015-03-09
    欧亚联盟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俄两国为实现复兴而实施的重要战略。二者不仅存在地缘交叉,而且功能近似;尽管如此,二者又各具特色,存在本质性的区别。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二者可以且必须形成一种通过良性竞争实现稳定的复合型共生关系。为了实现与欧亚联盟的共生发展,中国应在设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时充分考虑俄方的利益和欧亚联盟的制度设计,有针对性地安排自身的制度框架,并在积极参与已有规划项目的同时,提出独具自身特色...[详情]
  • 2015-03-09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同时也是欧亚非三大洲各国的共同发展战略,它不仅植根于古代先民基于勇气与智慧共同创造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而且也适应了当代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共同需要,更是包容性塑造外交的伟大实践。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各种矛盾、分歧,但是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以聚焦共同发展的方式为各国认识这些矛盾、分歧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通过倡导利...[详情]
  • 2015-03-09
    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低潮后,地缘政治研究在冷战后实现了世界性复兴。除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传统学术中心外,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的重心向非西方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冷战后,地缘政治研究出现经典思路与后现代主义并立的局面,前者对特定国家的对外战略实施及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演进影响颇大,后者则在本体论、方法论、研究领域等学理思辨方面进展较多。中国地缘政治理论体系的建构既要汲取古代传统...[详情]
  • 2015-03-09
    2014年初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充分反映出美俄两大国的地缘战略优势与劣势。美国认为克里米亚入俄是俄罗斯对冷战结束的报复,但美国在诸多限制条件下不敢轻易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打击,暴露出其海权的有限性。俄罗斯虽然在冷战后国力下滑,但应对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周边地缘政治博弈仍游刃有余,体现出其传统陆权的优势,并希望利用本次危机阻止甚或扭转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不断在东欧压缩其战略空间的态势。由于军事冲突得以控制,美俄围绕...[详情]
  • 2015-03-09
    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定位一波三折,甚至大起大落。双方既达成过“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也险些从“战略伙伴”蜕变为“战略竞争者”。中美关系定位之所以不够稳定,与双方在认知和战略上的差异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两国关系中其他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尝试虽然没有成功,但对如今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仍具有启示作用。首先,不能对复杂的中美关系作简单的“标签化”定位。其次,要重视两...[详情]
  • 2015-03-09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亚太地区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安全矛盾,特别是国际社会高度聚焦的南海争端、钓鱼岛冲突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笔者认为,当前亚太地区面临的安全挑战要复杂得多,其背后是正在渐获动力的亚太安全架构转型。从内涵上看,亚太安全架构的转型带来了四方面安全挑战:权势转移引发的安全竞争、领土领海争端的集中爆发、地区国家政治转型的安全后果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安全问题。尽管发展方向尚不...[详情]
  • 2015-03-09
    作为大国权势政治的内在逻辑之一,地缘政治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权势转移进程的加快,主要大国的首要地缘战略关切和基本战略取向既有其历史传承的一面,同时变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毫无疑问,大国间的地缘角逐和战略博弈,一方面牵引着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又在整体上塑造着当今国际政治的基本风貌。此外,全球地缘政治大图景,不仅直接作用于主要大国的内政外交,而且影响着它们的首要...[详情]
  • 2015-03-09
    二战结束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非国家行为体(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黑客、恐怖组织等)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持续上升,但国家仍是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中的首要行为体。按照主权平等原则,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但大国拥有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所谓大国,一是要有一定的规模,二是要有驾驭工业文明的能力。国际格局是由一段时间内大国力量对比的总态势决定的,国际形势的变动也首先是由大国战略互动的态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