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共计:11634 条 耗时:00:00:00.02
  • 2015-06-15
    中国外交哲学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主要研究相关的“存在”、“意识”和“知行”的规律,探索重大和根本性问题的解决之道。中国外交哲学源于并服务于国家和国际发展需要,其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国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需要在物质财富持续翻番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思想文化、理论和哲学建设,发挥外交哲学对中国外交的统领作用,增加外交的实践自觉性和理论自信性,建...[详情]
  • 2015-06-15
    in the region. Barack Obama’s withdrawal from Afghanistan and Iraq by no way means abandonment of America’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region.Then do they mean that the Chinese army should ...[详情]
  • 2015-06-15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周玉渊所著的《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详情]
  • 2015-06-13
    从共同推动非盟的机制转型到非盟委员会主席人选上的竞争,南非与尼日利亚的关系正在从奥巴桑乔和姆贝基时期的密切合作转向地区领导权竞争的公开化。尼日利亚与南非的领导权竞争本质上是一个传统领导国家与新兴领导国家通过确定本国的地区领导权地位进而获取国际资源的竞争。这一竞争根源于两国权力关系的变化、经济发展的驱动和对外战略的调整。新南非融入非洲改变了传统的领导权格局,而尼日利亚的重振则为领导权竞争带来新的动力...[详情]
  • 2015-06-11
    今年的七国集团(G7)首脑峰会刚刚在德国闭幕。对于这么一个已基本过气的非正式国际组织,中国学者和媒体本来都几乎失去了兴趣,但此前G7外长会议通过了《关于海洋安全的声明》,其中有指责中国应为单方面改变南海现状负责的内容,并且日本媒体热炒此次G7峰会联合声明将明确批评中国,这才引起中国媒体和学者的关注。从此次G7峰会所讨论的主要内容和会后发表的共同声明来看,G7不仅已经丧失继续存在的历史正当性,并且在...[详情]
  • 2015-06-10
    2015年6月10日,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率团访华,开始展开了其对中国的“破冰之旅”。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代表团去年就曾访问过中国,双方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作为当前缅甸最大的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的此次访问体现了中国政党外交的广泛性。自缅甸实行民主改革后,中国共产党与缅甸各党派都保持着友好交往关系,不过部分执政党的领导人同样具有政府官员的身份。从这个角度上说,作为缅甸...[详情]
  • 2015-06-09
    2015年4月11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美洲峰会)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落下帷幕。作为西半球最重要的首脑峰会,美国与拉美各国领导人在会议过程中的互动成为美拉关系走向的试金石。与上届峰会的“不欢而散”相比,本届峰会虽然也没有最终发表任何重要成果性文件,但是古巴的首次参会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传递出了美国与拉美各国都希望双方关系止跌回升的愿景。[详情]
  • 2015-06-09
    “一带一路”战略自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倡后,经过一年多的规划,于2015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正式发布了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共同拟定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文件(下称“愿景与行动”),中国的国家战略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由于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这项国家战略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回应,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该战略相关的其他机制和...[详情]
  • 2015-06-06
    es in the region.But real downside risks remain. And these risks could get bigger if the governments stimulus policies fail to support growth or if easing policies prove ineffective. In turn, such ris...[详情]
  • 2015-06-04
    中国与东盟国家仍在进行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简称“行为准则”,下同)的磋商,显示出南海问题的极端复杂性和敏感性。南海问题的凸显既反映了地区各国海洋意识的提升,也反映了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新变化。长期以来,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行为准则”被赋予了错位的使命,造成了很严重的误解。因此,国际社会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行为准则”不能替代甚至推翻相关国家以往达成的各项文件,中国是在与东盟国家而不是与东盟在秉承协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