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共计:11634 条 耗时:00:00:00.01
  • 2021-02-03
    2021年2月2日,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会见了来访的伊朗驻上海总领事拉马赞·帕尔瓦兹(Ramazan Parvaz),双方就当前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加强中伊合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周亦奇参加会见。[详情]
  • 2021-02-03
    2021年2月1日,上海电力大学校长李和兴率团到我院交流。院长陈东晓、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与李和兴校长一行进行工作座谈,并就智库建设、“一带一路”研究及双方科研合作的开展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李艳玲、副校长符杨及科研处、国际交流处、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部门负责人也一同参加了座谈。我院院长助理叶青、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处处长朱菊华、世界经济研究所所...[详情]
  • 2021-02-01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是全球治理和国际发展的重要议题。1956年巴黎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债务治理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危机的暴发推动着国际债务治理第一次转型:国际债务治理的主体和模式开始发生转变;国际债务治理的议题和目标不断扩大;债务治理逐渐偏离其原有轨道,成为西方国家塑造发展中国家发展议程的重要方式。这一转型奠定了当今国际债务治理的理念、机制和模式。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念主导着国际债...[详情]
  • 2021-02-01
    百年未遇之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叠加和激荡,加剧了国际秩序演变中的固有矛盾,不但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治理能力构成挑战,也使大国之间互动和联动更为复杂。影响战略家们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美在科技领域的战略性竞争,这一竞争对中美关系和国际体系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难以估量。如何认识中美科技竞争,是中国是否赢得这场战略博弈的重中之重。 [详情]
  • 2021-02-01
    创新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和“17 + 1合作”框架内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板块之一。从资本、人才、市场和体制等几大核心要素的配置情况来看,中东欧地区具有境外投资充沛、劳动力质优价廉、一体化市场动力强劲和多层激励机制并存等特点,正处于创新能力的积聚期和紧随西欧发达国家的追赶期,但也存在本国投入不足、受制于境外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企业运营成本快速上升和内部差异明显等短板。当前,中国与中东欧...[详情]
  • 2021-02-01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和反复,猛烈地冲击着全球事务和国际关系,加速在此之前已经逐步形成的质变聚积,催生着新的国际格局和世界新秩序。然而,在基本和平的条件下,国际格局的根本变化和世界新旧秩序的交替,需要经历多次反复后才能最终完成。中国、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国际力量正在从指导原则、主要议题、规范机制等方面进行有关的探索和准备。国际社会的多数成员在合作抗疫中增强了多边主义,但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美...[详情]
  • 2021-02-01
    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引领全球各国出台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实验推到了新的高度。相关举措短期内对缓解全球金融安全网的不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尚未有效缓解疫情和促进经济复苏,未来可能给全球包容性发展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理论而言,各国政府对经济的更广泛干预有利于促进东西发展模式兼容并包的国际经贸规则,但也为保护主义的盛行提供了更大的借口,...[详情]
  • 2021-02-01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台美关系新进展主要表现在台美强化疫情方面互助与合作,如通过正式签署疫情合作联合声明方式提升彼此关系、蔡英文当局借助美国力量散布“台湾防疫经验”、美台官方人员通过虚拟论坛讨论台湾的抗疫与全球参与、强化美国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特别是世卫大会的支持等;台美高层交往有所突破;美国国会持续通过“友台”的“台北法案”,特朗普正式签署实施;美台军事安全关系不断深化。其中原因在特朗普政府基于“以...[详情]
  • 2021-02-01
    支持非洲低收入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债务救助能够快速释放流动性,是国际社会对非救助的重要经济手段。目前,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国际金融机构对非纾困贷款、国际债权人对非双边承诺,正成为国际社会对非债务救助主要方式。中国是非洲债务构成和债务救助的重要攸关方,在国际社会对非债务救助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多边机制和国际团结合作有助于中国在对非债务救助上发挥积极作...[详情]
  • 2021-02-01
    水、粮食与能源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最为根本的要素,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与制约的水资源—粮食—能源安全纽带关系, 并且这种纽带关系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 水资源安全在水资源—粮食—能源安全纽带中扮演了中心角色。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利益攸关方, 应积极参与并引领水资源—粮食—能源安全纽带治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