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共计:11634 条 耗时:00:00:00.03
-
2017-01-0312月29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6年年会在京召开。此次年会主题为“国际秩序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学会常务副会长秦亚青主持会议并作学会年度工作报告。陈东晓院长出席并作主旨发言。[详情]
-
陈东晓院长拜访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 【其它】2017-01-032016年12月28日,陈东晓院长拜访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并向张少刚司长汇报我院2016年度工作情况,张司长对我院的工作给予积极肯定并指导2017年工作重点。[详情]
-
陈东晓院长拜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 【其它】2017-01-032016年12月28日,陈东晓院长拜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并同中心主任曹文炼就双方合作进行了交流。[详情]
-
2017-01-03近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选举制度源于法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之后,选举制度在法国乃至欧洲得以推广。这一时期,欧洲进入了历史大重组时代,其社会和政治运动被称为第一波民主化(亨廷顿语)。在这股浪潮中,选举成为民主的标志:争取民主就是争取选举权或争取扩大选举权。由于当时的欧洲国家规模超过了古代雅典城邦,因此,雅典的决策机制500人议事会向代议制过渡,代议制民主因此得到逐渐推广。 ...[详情]
-
关于特朗普新政的一些思考 【??】2016-12-30美国新一届总统特朗普即将上任。而关于新政府的经济政策,主要焦点则集中在国内经济刺激政策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问题上。基于现有的资料分析,特朗普新政府或许会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特朗普经济政策存在变数,竞选口号不能代表一切。竞选期间,特朗普宣扬的经济刺激政策着重于增加美国政府支出,扩大并改善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借此增加国内就业岗位和民众收入。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特...[详情]
-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新趋势 【??】2016-12-30《巴黎协定》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反映并强化了全球气候治理转型的总体趋势:低碳竞争和合作取代了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全球责任共担和自愿减排原则的结合取代了南方免责原则成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的新涵义;在国内、跨国、小多边、多边层次上对多种类型国际领导的需求也更高。这些变化对中国而言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分别于1992年和1997年达成的《联合...[详情]
-
印度对“一带一路”的三种态度 【??】2016-12-30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三年多了,南亚国家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已经有很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有很多争论和误解。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学者有必要进行解疑释惑。。 首先,“一带一路”具有双重内涵,它既是一项战略,也是一项倡议。对内,它是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与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旨在改变中国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参与全球市场的程度不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通过促进中...[详情]
-
2016-12-30在习主席访问南美三国结束之际,中国政府发布了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旨在推动处于全面合作新阶段的中拉关系实现更大发展。纵观这份新的政策文件,经贸领域用墨最多、规划最为细致和深入。可见,在中拉关系更为注重全面合作的新时期,经贸合作仍将维持其优先性。 在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增长整体陷入低迷的新形势下,中拉蓬勃发展的经贸关系如何深化、拉美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景在多大程度上可受益于...[详情]
-
2016-12-3011月27日,法国2017年总统选举中右翼党内初选第二轮投票结果显示,前总理弗朗索瓦•菲永以66.8%的大幅优势击败另一位前总理、波尔多现任市长阿兰•朱佩(33.2%),由此成为代表传统中右翼政党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目前,法国总统大选呈现三足鼎立态势,即共和党、社会党(执政党)及国民阵线。 左派无望、右右对抗 倘若我们深入了解法国社会、体察法国国民情绪后会发现,社会党几乎没有胜...[详情]
-
特朗普“新手上路”不会影响中美关系大局 【??】2016-12-3011日,美国侯任总统特朗普再度就台湾问题发表惊人言论说,他了解“一个中国”政策,并声称“除非在贸易等其他事务上与中国达成交易,否则我们为什么受制于‘一个中国’政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认为,特朗普此番言论恰恰反应了他并不了解“一个中国”政策,以及对于中美关系的无知。“一个中国”政策是中美建交的基石。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中美关系会出现一定的波折,但中美双方利益重叠深厚,美国多年来坚持的“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