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字:
共计:11634 条 耗时:00:00:00.04
-
严安林 季伊昕:国民党应给两岸注正能量 【??】2021-10-07导读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后,中评社刊发三篇《北京来论》。其中,10月2日发表的《北京来论:国民党应给两岸注正能量》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和台港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季伊昕共同撰写。10月5日,中评社发表社评认为,这三篇评论文章非常重要,权威、全面、准确传递了当前大陆对台智库的重要思维和讯号,不仅国民党应高度重视,包括绿营在内的岛内政坛各阵营、台湾各界也要认真研读思考。以下为《国民党应给两...[详情]
-
2021-10-06为进一步加深对新时代上海民间外交的理解,更好发挥民间外交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的积极作用,9月26日,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举办“进博会中的民间外交和新时代‘民心相通’建设”研讨会。会议重点围绕进博会中的民间外交经典案例与实践,深入探讨民间外交的创新空间,促进“官产学研”平台思想交流互鉴,为新时代“民心相通”建设做出有益探索。以下综述根据嘉宾发言整理而...[详情]
-
2021-10-052021年9月29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奥地利国防学院和平支援和冲突管理研究所(Institute for Peace Suppor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IFK)联合举办视频对话会。陈东晓院长与约翰·弗兰克(Johann Frank)所长共同主持会议。 ...[详情]
-
2021-10-05In recent years,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At present, the change of strategic situations in South Asia and its neighboring region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fgh...[详情]
-
2021-10-05“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谢谢大家。”9月28日,日本第99任首相菅义伟在新冠疫情记者会上大声喊出这句话,深深地一鞠躬。这是菅义伟作为首相最后一次和国民公开讲话的场景。《西日本新闻》报道称,菅义伟一脸温和地走进记者会现场,在将近一小时的时间内,用回答提问的方式再次回顾了自己的首相之路。菅义伟于2020年9月16日接棒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尽管在刚上任时赢得了超高支持率,受到了民众的期待,但也在短暂的一年...[详情]
-
2021-10-05导读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提到:“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当下,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大势所趋。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召开在即,中国此时官宣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有哪些考量?...[详情]
-
2021-09-30日本下一任首相,自民党新总裁岸田文雄。(图片来源:AFP via Getty Images) 9月29日下午,日本自民党总裁候选人岸田文雄在竞选中胜出,成为新一任总裁,他预计将在10月4日通过日本众参两院全体会议的首相指名选举,当选第100任首相。对于岸田文雄的当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区域经济室主任陈友骏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的选举过程和结果都在预料之中,因为岸田文雄在自民党内...[详情]
-
2021-09-30少能在首轮投票中获得更多选票。但实际情况却是:在两轮投票中,领先的都是岸田文雄。据看看新闻Knews记者宋看看的观察,在第一轮投票结果出炉时,现场媒体人都发出了惊讶声。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问题专家蔡亮看来,这样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首先,1957年出生的岸田文雄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先后担任外相、内阁特命担当大臣等职务。他还是自民党内部派系“岸田派”的当家,派内46...[详情]
-
2021-09-29, against not only the so-called failed states, but also its allies. Why does the US, seen as a model democratic country, resort to coercive diplomacy in its foreign affairs?Coercive diplomacy refers ...[详情]
-
2021-09-29数科技企业会用两面下注的方式应对政治干预,而这不仅不能解决政府的关切,还使其不得不增加新的开支。 其次,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崛起并不是美国的“斯普尼克”时刻。面向全球的合作且主要是与美国的合作,是中国在科技领域成功的关键因素。虽然中国在合作中所获颇丰,但美国同样是最大受益者。所以,针对中国的打压,最终要由美国企业承担大量后果。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