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院作者
-
- 廉德瑰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原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窃岛“三部曲”
廉德瑰
2017-01-04
去年今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日方窃占钓鱼岛,令中日关系陷入目前僵局,责任在日方。
首先,贪“赃”枉“法”。日本明治政府明知中国皇帝的代表、出使琉球的副使徐葆光所写并呈报朝廷的《中山传信录》提到“钓鱼台”,并称该岛在冲绳海沟的中国一侧,还说冲绳海沟是“中外分界”,指出八重山是“琉球极西南属界”。日本江户时代学者林子平还根据《中山传信录》在其著作《三国通览图说》的附图中特意将钓鱼岛染成与中国大陆同样的颜色。对此,1885年的冲绳县令西村舍三曾上报日本政府,称史料记载钓鱼岛可能属于中国,但是当时的日本内务卿山县有朋硬说这些史料不足以证明该岛属于中国,断定该岛是“无主地”。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秘密决定将该岛编入冲绳县管辖,依据是国际法的“先占”原则。现在大量史料已经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并管辖了钓鱼岛,根本不是“无主地”。日本因贪欲无视史实,曲解国际法,其扩张本性暴露无遗。
其次,得寸进尺。中日钓鱼岛之争是1971年日美签署“冲绳返还协定”后表面化的,之前该岛与冲绳一起处于美军占领之下,美军控制这些岛屿的法律根据是 《旧金山和约》(中国不承认该和约),美国认为日本具有冲绳的“潜在主权”,未表示过日本拥有主权。当时中方针对美国非法将冲绳及钓鱼岛“施政权”“返还”给日本提出异议,声明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后来,由于中日邦交正常化,两国领导人顾全大局达成搁置争议默契。但是,后来日本得寸进尺,默认右翼分子登岛,还把右翼设置的灯塔收归国有。近年来,日方又企图通过“船长事件”实施国内法,进而又通过岛屿命名和“国有化”措施改变钓鱼岛现状,目的在于加强日方对该岛的控制。
第三,作茧自缚。多年来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搞小动作,试图通过渐进的方式强化其控制地位。“国有化”决定之前,中方多次警告日方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野田内阁出于内政需要,不惜破坏现状,致使两国关系陷入了今天困难局面。中方对钓鱼岛行使主权的常态化巡航实属日方背信之结果,但中方仍然主张维持现状,搁置争议,不使事态升级。然而,安倍内阁却态度强硬,坚称日中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也不存在搁置争议默契。安倍不但否定两国之间多年来从大局出发形成的一系列共识,还企图让中方吞下“国有化”的苦果,特别是安倍一方面坚持其强硬态度,另一方面却要求中方无条件改善关系。日方如果不丢掉幻想,就难以走出外交困境。
日本窃岛本来就是贪“赃”枉“法”,近年来又误判形势,得寸进尺,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钓鱼岛问题是主权之争,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人民不会允许自己主权再遭侵害与践踏。
首先,贪“赃”枉“法”。日本明治政府明知中国皇帝的代表、出使琉球的副使徐葆光所写并呈报朝廷的《中山传信录》提到“钓鱼台”,并称该岛在冲绳海沟的中国一侧,还说冲绳海沟是“中外分界”,指出八重山是“琉球极西南属界”。日本江户时代学者林子平还根据《中山传信录》在其著作《三国通览图说》的附图中特意将钓鱼岛染成与中国大陆同样的颜色。对此,1885年的冲绳县令西村舍三曾上报日本政府,称史料记载钓鱼岛可能属于中国,但是当时的日本内务卿山县有朋硬说这些史料不足以证明该岛属于中国,断定该岛是“无主地”。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秘密决定将该岛编入冲绳县管辖,依据是国际法的“先占”原则。现在大量史料已经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并管辖了钓鱼岛,根本不是“无主地”。日本因贪欲无视史实,曲解国际法,其扩张本性暴露无遗。
其次,得寸进尺。中日钓鱼岛之争是1971年日美签署“冲绳返还协定”后表面化的,之前该岛与冲绳一起处于美军占领之下,美军控制这些岛屿的法律根据是 《旧金山和约》(中国不承认该和约),美国认为日本具有冲绳的“潜在主权”,未表示过日本拥有主权。当时中方针对美国非法将冲绳及钓鱼岛“施政权”“返还”给日本提出异议,声明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后来,由于中日邦交正常化,两国领导人顾全大局达成搁置争议默契。但是,后来日本得寸进尺,默认右翼分子登岛,还把右翼设置的灯塔收归国有。近年来,日方又企图通过“船长事件”实施国内法,进而又通过岛屿命名和“国有化”措施改变钓鱼岛现状,目的在于加强日方对该岛的控制。
第三,作茧自缚。多年来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搞小动作,试图通过渐进的方式强化其控制地位。“国有化”决定之前,中方多次警告日方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野田内阁出于内政需要,不惜破坏现状,致使两国关系陷入了今天困难局面。中方对钓鱼岛行使主权的常态化巡航实属日方背信之结果,但中方仍然主张维持现状,搁置争议,不使事态升级。然而,安倍内阁却态度强硬,坚称日中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也不存在搁置争议默契。安倍不但否定两国之间多年来从大局出发形成的一系列共识,还企图让中方吞下“国有化”的苦果,特别是安倍一方面坚持其强硬态度,另一方面却要求中方无条件改善关系。日方如果不丢掉幻想,就难以走出外交困境。
日本窃岛本来就是贪“赃”枉“法”,近年来又误判形势,得寸进尺,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钓鱼岛问题是主权之争,也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人民不会允许自己主权再遭侵害与践踏。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