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中美S&ED框架下经济对话的议题转向
2013-07-10
2013年7月10-11日,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将于美国华盛顿举行。若从2006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的启动算起,这一世人瞩目的内阁级双边经济对话已经是第十次举行。但是,本次对话是双方新领导集体的首次对接,无疑给人们更多的期许。
虽然音犹在耳,但2003年以来美国最为纠缠的人民币汇率议题已然不再是双方对话的焦点。双方似乎打了个平手:美国软硬兼施、多双边并举亦未能强加给中国又一个《广场协议》,但人民币的累计升值幅度事实上亦接近了美国最初的预期。如今,美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及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反倒日益成为中方的严重关切。
但是,美国已迅速切换到了新的议题,即中国的国企问题。美方并非挑战企业归国家所有的体制本身,而是质疑大型国企在资源配置、市场准入方面享有的各类法律和事实上的优惠和补贴。大型国企能从国有银行或资本市场获得廉价的融资,包括从政策性银行获得出口信贷到境外投资,尤其是争议的焦点,而背后直指中国的固定利率制等基本的财政货币政策。就其根源,美国关注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机会,但同样关注中国企业在非洲、拉美乃至美欧投资的快速增长给其带来的竞争。因此,如果说汇率议题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商品走出去,国企议题则更进一步针对中国的资本走出去,所涉经济政策的广度和深度亦更进一步。
的确,美国跨国公司与政府联手发起的新议题又显得咄咄逼人,对此我们应理性应对。客观而言,国企改革也是国内舆论的共同指向,以外促内一直是、并将继续是中国推进改革的重要动力。关键问题是,应利用该议题切换将双边高层对话带入新的阶段,真正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一是,与汇率以及知识产权等议题相比,国有企业与投资议题对于中美双方而言将更具有平等对话的性质。中国是潜在的资本输出大国,而美国投资保护主义上升,任意解释所谓“国家安全”,中国对美投资频频受阻,是近年来非常突出的问题。美国正在实施基础设施的更新,促进经济复苏,如何确保中国的平等参与,也将是中国要价的一部分。
二是,该议题的商谈将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规则制订的重要契机。国有企业议题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一部分,有担忧其会间接地为中国制订规则。2012年4月美国新版双边投资协定样本审定结束,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亦在S&ED框架下重新启动,该议题无疑将是其中重要的谈判内容。全球供应链将推动全球经贸规则由贸易向投资领域深化,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达成将不仅有助于健全中国海外投资的法律保障,亦将具有重大的外溢效应。
三是,将双边对话机制由冲突管理引入合作推进。当初中美SED的诞生是为了应对日益升级的中美经贸摩擦,双方均认识到如今的S&ED应更体现战略性。而所谓的战略性不应仅是指对话级别的高度,更应指对话功能的提升。“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的根本意义在于为双方确立一个共同的愿景,促进双方互信的建立,但其准确内涵需要通过S&ED的实践去界定。
虽然音犹在耳,但2003年以来美国最为纠缠的人民币汇率议题已然不再是双方对话的焦点。双方似乎打了个平手:美国软硬兼施、多双边并举亦未能强加给中国又一个《广场协议》,但人民币的累计升值幅度事实上亦接近了美国最初的预期。如今,美国的货币政策走向及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反倒日益成为中方的严重关切。
但是,美国已迅速切换到了新的议题,即中国的国企问题。美方并非挑战企业归国家所有的体制本身,而是质疑大型国企在资源配置、市场准入方面享有的各类法律和事实上的优惠和补贴。大型国企能从国有银行或资本市场获得廉价的融资,包括从政策性银行获得出口信贷到境外投资,尤其是争议的焦点,而背后直指中国的固定利率制等基本的财政货币政策。就其根源,美国关注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机会,但同样关注中国企业在非洲、拉美乃至美欧投资的快速增长给其带来的竞争。因此,如果说汇率议题主要是针对中国的商品走出去,国企议题则更进一步针对中国的资本走出去,所涉经济政策的广度和深度亦更进一步。
的确,美国跨国公司与政府联手发起的新议题又显得咄咄逼人,对此我们应理性应对。客观而言,国企改革也是国内舆论的共同指向,以外促内一直是、并将继续是中国推进改革的重要动力。关键问题是,应利用该议题切换将双边高层对话带入新的阶段,真正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一是,与汇率以及知识产权等议题相比,国有企业与投资议题对于中美双方而言将更具有平等对话的性质。中国是潜在的资本输出大国,而美国投资保护主义上升,任意解释所谓“国家安全”,中国对美投资频频受阻,是近年来非常突出的问题。美国正在实施基础设施的更新,促进经济复苏,如何确保中国的平等参与,也将是中国要价的一部分。
二是,该议题的商谈将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规则制订的重要契机。国有企业议题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一部分,有担忧其会间接地为中国制订规则。2012年4月美国新版双边投资协定样本审定结束,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亦在S&ED框架下重新启动,该议题无疑将是其中重要的谈判内容。全球供应链将推动全球经贸规则由贸易向投资领域深化,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达成将不仅有助于健全中国海外投资的法律保障,亦将具有重大的外溢效应。
三是,将双边对话机制由冲突管理引入合作推进。当初中美SED的诞生是为了应对日益升级的中美经贸摩擦,双方均认识到如今的S&ED应更体现战略性。而所谓的战略性不应仅是指对话级别的高度,更应指对话功能的提升。“新型大国关系”概念的根本意义在于为双方确立一个共同的愿景,促进双方互信的建立,但其准确内涵需要通过S&ED的实践去界定。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