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钓鱼岛版”掩耳盗铃
廉德瑰 2017-01-04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越来越顽固,不承认有领土问题,不承认有“搁置争议”共识,不进行钓鱼岛问题谈判,甚至还要颠倒黑白,妄称“中国正试图凭实力改变现状”。日方这些举动,不仅无视当时多位见证人的证言,无视日本官方公布的外交记录,实属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其实,相关史料,特别是近年日本外务省的解密文件,足以对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基本事实作出澄清。
    首先,钓鱼岛争端一出现就牵涉到中、日、美、台三国四方,问题的存在显而易见。1970年8月3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克罗斯基明确表示钓鱼岛主权问题应由争议各方自行解决。1971年4月20日,台湾方面曾解释说,美国对这些岛屿实行军事占领,一旦结束占领,将向美国提出归还的要求。1971年,日本外相爱知揆一向美方保证:“我们有自信在不给美国政府添麻烦的前提下处理好此事,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会谈。”1971年10月20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的助理斯塔尔在给美国参议院的信中表示:美国对钓鱼诸岛没有主权要求,有关争议应在争议双方之间解决。1971年12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主张钓鱼岛是中国领土。1972年3月21日,日本外相福田赳夫对记者说:“冲绳返还之际,将要求美国证明尖阁诸岛是日本的领土。”
    其次,日方主动提出钓鱼岛问题。1972年7月27日,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密使”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访华,并向周恩来提出钓鱼岛问题。他对周恩来解释:如果自民党内阁提及日美安保的话,便什么事都做不成,他请求中国不要提这件事。周恩来对他说:“钓鱼岛问题可以不谈,和邦交正常化相比,这个问题是小问题,不会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化”。尽管如此,1972年9月27日,田中访华时,还是主动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对周恩来说:“尖阁诸岛怎么办?我们这里有很多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周恩来回答说:“这个问题这次我不想跟你谈,因为出了石油才成为问题。如果没有石油,台湾和美国都不会把它当做问题。”1978年8月10日,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向邓小平提出钓鱼岛问题如何办,邓小平告诉他 “可以留给我们的下一代解决,他们比我们更有智慧”,同年10月25日,邓小平在东京把同样的话告诉福田赳夫,当时福田首相没有表示异议。
    翻一翻日本外务省公开的解密文件记录,就可以发现以上事实历历在目。当初是日方既要求美国表态,也要求中国表态,希望美国的支持,至少是中立,希望中国承认日本拥有主权,至少听到中方的“搁置”态度。现在日方却矢口否认这些事实,硬说没有领土问题,进而不承认“搁置争议”的共识,还拒绝就钓鱼岛争端进行对话,目的在于得寸进尺,瞒天过海,强化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安倍内阁嘴上说:“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却企图绕开钓鱼岛争端,根本看不出一点改善关系的诚意。
    钓鱼岛问题是当前影响两国关系,甚至影响东北亚局势的关键问题,是需要管控的当务之急。否认这个问题的存在,是典型的鸵鸟政策,是掩耳盗铃,是自欺欺人。美国的基本态度也是希望当事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而日方却坚决否认问题的存在,其实是为谈判解决问题预设障碍,这是不诚实的行径。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