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近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召开了“中国文化大发展与公共外交”研讨会,来自京沪等地的官员和学者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现状和发展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通常意义上说,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共同构成一国整体外交,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作对象不同。政府外交打交道的是另一国政府,而公共外交主要是通过文化交流、项目建设等形式影响国外公众。近年来,随着非政府组织力量的兴起,内政外交议题的界限淡化,公众参政议政渠道增多,公共外交的主体和对象均有所延伸。当前,公共外交的主要目的是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国情,说明本国政策,提升本国形象,增加国际影响力,进而增进本国利益。公共外交的能力和水平往往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十年,世界将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国际体系改革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的权益和国际责任也将不断延伸。与此同时,中国的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距离,面临的舆论环境也更加复杂,各种“威胁论”、“崩溃论”、“拐点论”仍将层出不穷。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公共外交大有可为,将面临三个重要任务:任务一,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国际场合中的话语权,帮助中国抓住未来的战略机遇期;任务二,帮助中国将经济实力充分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巩固并提升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任务三,增进文化交流,推动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塑造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国家形象。
为此,中国公共外交需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多元化。
首先,实施主体的多元化。毋庸置疑,政府在国家公共外交战略中应该担任主导和策划布局的作用,外交部、中联部等单位是我国公共外交的核心部门。此外,企业、民间组织、文化团体、一些特殊群体乃至个人等都应该有意识参与,共同组建公共外交的网络。华为公司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成功邀请多个非洲国家的首脑出席开幕式,成为中企参与公共外交的典范。但是一个“华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应该培育更多的“华为”,壮大公共外交队伍。
其次,交流渠道的多元化。从目前来看,互派留学生、开设孔子学院、派出文化演出团体等仍是传统主要的公共外交方式。但随着交往的深入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公共外交的方式也要适应新发展和新要求。比如美国白宫网站开通了博客,任意访客都可以在其网站留下评论。过去,我们有一大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比如斯诺、基辛格等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世界上说明中国,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作出贡献。而现在这批老朋友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中国需要在国际社会上结交新的“老朋友”。
最后,工作内容的多元化。公共外交的属性决定了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是也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即真实性、共鸣性、独特性。真实性也就是要求传达的信息应尽量真实,不虚假,不文过饰非。外交部副部长、前驻英国大使傅莹就曾说过,她所做的不过就是把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共鸣性就是要求公共外交中所讲的故事要能打动人心,能够让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人产生共鸣,引发同感。习近平副主席在访美演讲中提到帮助美国教授寻找儿时旧家园的故事,被中外媒体一致评价为人性化。独特性就是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于其他文化体系的独特因子,用中国特色说明自己,拉近距离。
综上所述,公共外交是中国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在全球化时代实现转型的重要抓手。公共外交做的是对人的工作,在实践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尊重人、服务人、感动人,在与公众的情感交流中提升外交的智慧和力量。
文献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