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最后调查结果如何,这次爆炸事件都将对美国政府的反恐战略和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众所周知,“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内政治。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总体而言,美国政府的全球战略重心已经不再是在中东、南亚地区反恐了。此次波士顿爆炸事件的凶手如果最后被认定为是某个国际恐怖组织的话,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重点必将重新转移或部分转移到全球反恐上,这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在国内推动了一系列改革,除了组建国土安全部统领政府各机构,完善反恐机制外,还通过了《爱国法案》,强化了对重点目标的安全保卫,增加了用于安保的资金投入,加大了反恐培训和反恐演习力度,试图从机制、立法和预防等角度全方位地保卫美国国土安全。在此过程中,相关反恐立法受到了很多质疑。一方面,美国加强对边境、交通、航空器和签证核发的管理和监督,加强了对美国境内合法和非法移民的监控,从整体上收紧了美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招致商界和教育界人士不满。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人权组织批评政府借“反恐”之名侵犯公民权利,对公民进行“秘密监视”。
此外,美国情报机构的工作效率一直受到诟病,2004年12月,小布什政府签署《情报机构改革法案》,下决心整顿美国庞大的情报机构,使之更能统一行动,提高工作效率。根据该法案,美国设立了统管15个情报机构的国家情报总监职位,但由于白宫、国会和五角大楼对该职位的工作权限存在分歧,在上述《方案》中对该职位的权限做了模糊化处理,为之后各情报机构间的协调留下了隐患。从目前情况看,波士顿爆炸事件之前,美国各情报机构并未获得关于马拉松比赛受到恐怖威胁的特定信息。这说明情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问题,也许是相关信息被遗漏,也许是重要信息被误判。如果之后的调查证明情况的确如此,美国国内必将开始新一轮关于国内反恐机制、立法和措施的大讨论,这将直接影响奥巴马政府的国内政治议程,并间接影响其对外政策,相关影响可能持续到下一次总统选举。
文献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