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自民党胜选后,其总裁安倍晋三不止一次地表示要积极改善日中关系,表现出对这一双边关系的重视。该党干事长石破茂也有同样表述。在夺回政权伊始、一大堆烂摊子亟待梳理之际,想来安倍应该是无暇采用“外交辞令”来敷衍媒体,以言不由衷来回应这一极为严峻而现实的问题的。
安倍上次走马上任后的举动人们都还记忆犹新,历史当然不会简单地重复,今天中日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当时双边关系的主要症结也不是同一个层面的。但同样必须看到的是,虽然只是过了短短的6年时间,但中日两国的国力对比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当年中国还难望日本项背,如今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重要作用也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安倍在讲话中对此也屡有提及。
毫无疑问,安倍是一名鹰派色彩极为强烈的政治家,但他同样是一名非常现实的政治家。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确实未见安倍流露出对中国大陆的好感。17日,安倍在胜选后的记者会上表示,钓鱼岛问题“没有谈判余地”,并且对上届首相任期未能参拜靖国神社“悔恨至极”。据其身边人士透露,要参拜的话将在明年秋天。
但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显然是不会根据个人好恶来推行外交政策的,这就是所谓的“形势比人强”。经过几年的蛰伏,当了几年“旁观者”后,安倍理应更加成熟了。
自民党执政后的当务之急是振兴低迷已久的经济。在内需难以拉动,设备投资也始终不见起色的情况下,外需几乎是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唯一有效途径。而在外需中,中国市场对日本经济的作用逐年提升。虽然日本经济界也意识到过于依赖中国市场不利于分散风险,但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还未能找到一个足以替代中国的市场,充其量只是部分替代而已。今后这一趋势只会进一步增强而不会有所减弱。不管日本的政客们和财界大佬们是否喜欢中国,也无论日本国民的对华好感度如何下滑,为了支撑日本经济,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必须稳定对华关系,这就是今天的现实,是没有选择的。日本许多资深的有识之士也多有此类阐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倍的相关表态是非常务实的,这样的表态实非偶然。
安倍内阁启动后,其对华政策究竟如何出牌,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虽然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也许是确定无疑的,即自民党政府不至于会像野田内阁那么幼稚,那样跟着感觉走。自民党还是有一定章法的。
文献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