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百年奋斗和数十年建设,作为具有巨大影响的国际力量,中国正在不断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2022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在此重要时间节点上,我们尤其需要加强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系统性、战略性研究。总体上说,基于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应该做出的国际贡献,我们应注重按照——中国的国际追求——中国应如何引领或推动国际关系各个领域的善治——中国应如何应对各方面、各领域的国际挑战——这样的总脉络来发掘和讨论相关领域的国际问题。基于这样的总体需求,当前有必要重点关注以下十大方面的国际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对中国外交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中国的外交态度、外交理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服务于对外交往、对外工作的需要,这种紧密的关系值得挖掘和讨论。同时,中国外交哲学的主要影响因素、基本特性也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提炼和概括。在对外工作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对上述各个方面都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当前,国际社会围绕多极化、单边主义、“团伙式多边主义”等出现了诸多新动向,国际环境因此出现新变化,国际体系稳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为此,顺应国际大势,维护国际体系稳定、构筑和维护适宜的国际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需要积极推进国际体系与秩序的“合作性变革”,努力构筑新型国际关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原则。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世界在发展中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地区热点问题、非传统安全等诸多挑战,我们需要积极应对。特别是要维护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其中包括外部安全。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我们既要维护好自身安全,同时也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掌握制度性话语权,推动全球治理,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发挥国际引领作用的重要方面,具体体现在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行动上。为了掌握制度性话语权,我们需要研究规则或需求的变化,及其提出的新要求,进而确定影响策略。掌握制度性话语权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对重大国际规则和全球治理的影响力。
一是关注大国关系与大国互动,并重视地区中等国家的国际影响。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当前尤其需要关注大国全球战略、对华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博弈。同时,还需要从双边、多边等多个维度综合研究大国关系及其战略影响。当然,大国竞争与对抗的破解问题也需要关注。我们还需要研究地区大国(中等国家)及其对外关系。中等国家是重要的国际关系影响因素,妥善处理大国交往背景下的地区国家关系,对于中国外交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关注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周边关系、周边稳定。在域外势力介入、干扰以及一些域内国家的影响下,周边环境出现了诸多新特点,这在陆上周边和海上安全方面都有所体现。同时,中国和周边地区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而域外势力在相关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活动也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需要应对的参变量。在这样的大环境和稳定周边等需求下,我们需要讨论周边安全和周边关系发展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必然,虽然近年遭遇逆流,但是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当然,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各种新特点、新机理,必然会对参与全球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在不断演进的全球经济联系以及产业链深化下,特定国家与跨国企业以及有特定行业影响的企业之间的互动也影响着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除此之外,全球各个主要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及其参与等,也需要加以关注。我们需要基于国际政治领域的学科关怀,讨论相关国际经济问题。
发展中国家是重要的国际力量,在中国外交中居于突出地位。只有发展中国家全面发展,才能带来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我们有必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相关问题,包括域外第三方因素的影响等,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同时,作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发展合作也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双边、多边以及各种形式的发展合作,均应予以关注。
在国际政治与经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一些大国的相关行为影响下,在军备控制、核不扩散以及防止太空军事化等方面,国际社会正面临比较严峻的局面。如何管控好相关问题,需要学术界、相关国际问题研究界加以全面探讨。在数字空间、极地、海洋等新公域,在生态、公共卫生等重要领域及其他新兴领域,我们也同样面临着大量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国际舆论斗争和对外传播是一门艺术。我们既需要研究传播对象、研究受众、传播效果,也需要研究相关国家的传播手段以及其特定政治势力的行为对我传播效果的干扰和影响,探讨诸多因素对我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而提升我传播效果和穿透力。对外传播的基本目的是形象传播,包括文化传播在内,这仍然是今后进行对外传播的基础工作。在当前形势和背景下,为了维护中国利益、引导国际舆论,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中国思想和理念的国际传播。
有关国家及地区的内部社会思潮变动不仅会影响其对内政策诉求,也会在国际政治经济层面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我们需要围绕相关国家和地区内在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生态的国际政治影响、新兴代表性人群思想和行为的对内、对外影响、以及我今后如何应对等问题展开深度讨论。
对于上述十个方面的国际问题,我们需要从问题意识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同时,还需要跨学科、交叉领域、多维视角的讨论。相信通过学术争鸣和思想碰撞,相关的学术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并获得新的发展。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