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鸿斌
- 副研究员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前所长
- 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理论建构与内核深化
-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 亚太区域架构变动的现状与前景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前景与中国
- "保护海外能源利益"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新时期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内涵与意义
- 中国周边安全的新认知: 特点、功能与趋势
- 中美中东政策比较——理念、政策与贡献
- 日本海洋战略的内涵与推进体制 — — 兼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的深层原因
- 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态势、中国的新角色及中国智库的新任务
- 中俄关系2015:高调前行、道路曲折
- 发展中国家建构自己理论的必要性
- 中国智慧与力量造福世界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助国际关系稳定
- 中国和平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新旧困难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中国外交新思路 新实践 新理论
- 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中国外交:今年成绩超出预期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中国外交与和平发展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研究
- 《中国与拉美国家相互依赖模式研究》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 欧盟社会政策研究
- 《老挝与“一带一路”》
- 《非洲世纪的到来?:非洲自主权与中非合作研究》
- 《国际体系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 上海服务中拉合作的现状与趋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与上海角色
- 上海服务东盟地区“一带一路”建设 逆势成长与新挑战
-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经典案例2021
-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史上的四次关键战略协作的启示
- 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
- 美国区域经济合作倡议的内涵、反响及前景
- 更多错失良机的悲剧:新冠疫情中的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力和经济损失
- 错失良机的悲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力成本和经济损失
- Working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in the Coronavirus Crisis
- 全球协作抗击新冠病毒:作用、经验与启示
日本首相安倍将于22日再度访俄,与普京总统继续会谈两国之间的领土问题。复出6年多来,通过互访和国际会议场合,安倍与普京会晤已达24次之多,甚至将普京请到自己家乡促膝长谈,但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并未因此出现任何进展,安倍对此产生了明显的焦虑感。安倍曾言之凿凿地发誓:一定要在他和普京的任期内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在去年10月下旬开幕的临时国会上发表的施政演说,以及在今年的“新年献词”中,安倍两度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实现“战后外交总决算”。具体内容无非就是两块:解决从战后持续至今的日俄领土问题以及朝鲜绑架人质问题。就后者而言,由于日朝双方之间没有任何正式的对话渠道,所以即便安倍的意愿再强烈也无从发力。因此从目前来看,安倍希望取得的外交突破,只能是在对俄关系上。据日本媒体披露,安倍甚至对修宪已基本不抱希望,唯独想在北方领土问题上全力以赴。
安倍希望通过这次访俄以及在普京今年6月下旬赴日出席G20会议之际,就领土问题大致达成协议。如果仍无进展甚至不排除再次解散众议院,让参众两院同时选举。
但从去年年底以来,俄方对领土问题的立场变得极为强硬。1月9日,俄罗斯副外长召见日本驻俄大使,指责安倍首相在新年感言中曲解其与普京关于领土问题的会谈本质,误导舆论。在1月14日的日俄外长会谈中,俄方明确表示千岛群岛所有岛屿的主权均属于俄罗斯,这是联合国宪章所确认的,拉夫罗夫外长还表示无法接受日本将之称为“北方领土”。由于会谈气氛不佳,以至日方拒绝在会谈后共同会见媒体。
在解决日俄领土问题上,俄罗斯显然有其隐忧,即担心在齿舞岛和色丹岛移交日本后,美国可能在岛上驻军,对于俄罗斯来说这不啻是引狼入室。因为安倍的得力外交助手、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在2016年11月与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会谈之际曾表示:今后美军可能进驻这两个岛屿,如此表述等于完全封堵了两岛移交的前景。尽管安倍一再保证不会有美军入驻,连驻日美军司令也表示目前没有这一打算,但这丝毫未能打消俄罗斯的顾虑。当然,俄罗斯还担忧在领土问题上的任何松动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战后格局的崩溃。
实际上,早在冷战时代,美国就一直在全力阻止日本与苏联的接近。一个甲子之前,日本与苏联在1956年发表联合声明并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声明白纸黑字写着:在签署和平条约后苏联将归还齿舞和色丹两岛。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此明确发出恫吓:如果日本接受这一方案的话,美国就将拒绝归还冲绳的主权!而当时的苏联却向日本“暗送秋波”:如果美军撤出冲绳,则可以讨论四岛一揽子归还问题。在日苏联合声明发表后,曾陪同时任首相鸠山一郎访苏的日本农林大臣河野一郎(现外相河野太郎的祖父)访美时,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对此明显表示不快。所以,其时在东北亚的美苏对峙使日本成了“三明治”夹心。
1960年日本与美国修订了《安全条约》后,苏联就明确提出:只有在外国军队从日本撤出后,苏联才可能归还两个岛屿。即便在近一个甲子后,也根本看不到美军撤出日本的任何可能性,日俄之间的领土问题,实际上横亘着美国这么一个巨大的政治障碍,因此安倍再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
虽然冷战早已结束,但东北亚的这一战略格局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克里米亚问题发生后,美国和欧洲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制裁,日本也不得不相应采取一些制裁措施,尽管已尽可能减少了制裁力度,但在普京看来这仍是无法接受的,因为这涉及到双方之间的互信问题。反过来,白宫则根本不希望看到日本与俄罗斯眉来眼去。2016年日本利用其七国峰会东道主的身份,以维护“国家利益”的名义打算邀请普京与会。对此奥巴马明确表态:如果日本一意孤行的话,他将取消预定的广岛之行。对于期待已久的重大外交建树,安倍当然不敢造次,于是失去了一次向普京送人情的重要机遇。
关于争议领土问题,曾经有一种“妥协”方案认为,可以将四岛面积在两国之间等分。对日本而言,这要比单纯归还齿舞和色丹两岛有利得多,因为泽捉岛和国后岛的面积是齿舞和色丹两岛面积的13倍以上。不过时过境迁,俄罗斯很难再轻易妥协,此前与安倍在新加坡的东亚峰会会晤次日的记者会上,普京就明确指出:“日本曾拒绝实现双方之间达成的协议”,将球踢给了安倍。
文献来源:《文汇报》,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