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宏源
- 研究员
- 欧洲研究中心
- 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所 所长
-
yuhongyuan@siis.org.cn
yuhongyuan@siis.org.cn
- 新开发银行的发展创新
- “一带一路”视角下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体系
- 试论俄罗斯开发远东及中俄深化合作的新机遇
- 西藏融入“一带一路”的国际挑战与战略选择
- 互联互通战略与中国国家安全——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互联互通
- 启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南海和平之海
- “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
- “一带一路”应促进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共建欧亚共同经济空间
- 上合组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平台
- 印缅关系是否将影响中缅关系?
- 开启中波合作新时代
- 携手支点国家,共推发展战略
- 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智力支撑
- 用“一带一路”推动国际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新一轮全球化
-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意义
- 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安全互动特点
- 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与海上通道安全
- 如何保护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海上丝路区域的安全治理问题浅析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退出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尽管美国完成退约仍需要四年走完全部国际法律程序,但特朗普这个决定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
从美国国内来看,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着眼于维护其在共和党的政治基础,弥补逐渐下降的声望。之前美国22名共和党籍参议员敦促特朗普与《巴黎协定》一刀两段,此外支持特朗普竞选的美国煤炭矿业公司如穆雷能源公司等也在不断推动“退约”。另一方面,特朗普要实现自己的竞选诺言,全面否定前任奥巴马的政治遗产。美国国内从地方领导人到企业、环保组织等纷纷反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包括爱克森美孚在内的油气、零售、农业、金融和科技等领域的商界领袖劝说特朗普不要“退约”;纽约、加利福尼亚和华盛顿等州的州长们组建美国气候联盟,承诺实现26%-28%的煤炭减排目标;美国主要环境组织动员全国范围内的反对行动。
从国际方面来看,美国“退约”削弱了其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遭到了盟友和国际组织的一致反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特朗普的决定深感失望。法国总统马克龙向特朗普表达了拒绝任何重新就气候协议展开讨论的可能性。他向美国的科研人员发出呼吁,表示欢迎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以及所有对美国总统的决定感到失望的人到法国工作。他在演讲中套用了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使用的口号“让美国更强大”,改成了“让地球更强大”。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对特朗普的决定深感遗憾。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则批评特朗普的行动,并表示《巴黎协定》在保证为公民和企业提供能源的同时,也为保护后代的繁荣和安全提供框架。
从未来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状况来看,首先美国的环境治理结构将继续出现较大变化。特朗普认为环保署在减排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和标准阻碍了美国能源行业的发展,使得美国丧失了大量就业岗位,他任命了反对环境气候保护的斯科特·普鲁特担任环保署署长,同时削减环保署经费31%,由82亿美元降至57亿美元,还将裁员3200人,约占目前总人数20%,并且搁置了奥巴马的洁净能源计划、联合国气候变化项目等50项环保计划等。
同时,特朗普强调“美国第一”能源计划,着眼于恢复煤炭和油气产业。该能源计划承诺,美国将通过挖掘价值50万亿美元的页岩、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煤从而获得能源独立。然而特朗普的计划充满矛盾,其所推动的油气和煤炭本身就在相互竞争。因为有着来自天然气的竞争,在发电量方面,已从2000年时50%为煤,降到现在的35%以下。天然气具有成本低廉的经济优势,煤炭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只占20%,所以恢复煤炭的可能性非常微小。同时美国主要投资机构非常看重投资清洁能源,如美国六大金融机构在清洁能源经济的投资每年要达到3200亿美元以上,但在未来五年内仅仅投资一家煤电厂。
从全球气候治理来看,《巴黎协定》代表了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该协议建立在气候变化科学的基础上,又通过国际社会达成了共识。特朗普的政策会导致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困难变大,气候融资一定程度上受阻,同时美国在传统多边气候治理问题上的主导权下降。
从更为长远的人类生态文明发展来看,全球经济低碳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巴黎协定》和其代表的全球低碳转型也是大势所趋。低碳经济发展尚在初期,许多技术、制度、规则尚不健全,中国与西方国家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可以对内促低碳和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转型中建构绿色和低碳的经济竞争力,争取比西方国家更快地推动低碳经济、技术、政策的发展和传播。
文献来源:文汇报,2017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