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论文
论文 paper
作者及其成果
李新
普京关于欧亚联盟的设想:背景、目标及其可能性
李新 1900-01-01
俄罗斯 欧亚联盟
简介
随着俄美关系重启,欧、美被全球经济危机所困扰,经济实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特别是欧盟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难题,西方发达国家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与此同时,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迅速崛起,前苏联地区对俄罗斯的向心力加强,俄罗斯逐步强化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经济方面包括独联体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共同体范围内的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乃至欧亚经济联盟;军事上发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作用并成立共同快速反应部队,干预成员国内部稳定事务;最终实现包括政治联盟在内的欧亚联盟。俄罗斯在努力推进独联体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能源和社会、文化的一体化进程。本文主要分析俄罗斯加快推进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多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等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前景。
正文

        2011年10月3日,俄罗斯《消息报》发表普京的文章《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天》,[1]提出了在前苏联地区建立 “欧亚联盟”,从而把欧洲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亚太地区联系起来的设想。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相继于10月17日和25日的《消息报》上发表文章对普京的“欧亚联盟”设想进行积极回应,表示支持。欧亚联盟并非空中楼阁,此前,俄罗斯一直在力推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如独联体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的俄、白、哈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普京指出:“建设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就是要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形成开辟道路”。[2]2015年开始启动的欧亚联盟将是更高层次的一体化,[3]目标是成为多极世界经济中的一极,从而完成其欧亚强国的历史使命。

        一、普京提出欧亚联盟设想的国内外背景

        普京提出欧亚联盟的设想恰逢世界经济遭遇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从虚拟经济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美国大量银行和房地产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股市暴跌,流动性严重匮乏,进出口锐减,失业大增。尽管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迅速出台大规模的救市计划,但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不足,仍然面临流动性紧缺和通货紧缩的困境。大量资金涌向经济强劲发展的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助长了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抬高了本币币值,抑制了这些国家的出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难以协调。与此同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欧元区面临瓦解,缩减财政支出,减少赤字成为欧洲各国的不二选择。由此点燃了欧洲的社会危机,抗议失业和社会福利减少的大规模持久的罢工浪潮此起彼伏,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抬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还成为了中东北非国家政治危机甚至利比亚和叙利亚内战等的导火索。欧美在此次危机当中受到重创,经济实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特别是欧盟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难题,美国霸权开始走下坡路。西方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受到严重质疑,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逐渐下降。相反,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这场危机中异军突起,重新崛起为国际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和主要角色。为遏制中国的崛起和对美国地位的挑战,美国不得不将战略重心东移,俄美关系“重启”缓和了2000年代中期以来两国的紧张态势,美国甚至默许了俄罗斯在前苏联地区的利益。

        苏联解体后的最初阶段,俄罗斯在对外关系上一心一意投入西方怀抱,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被看作是沉重的“包袱”。只是后来才逐渐认清西方国家进一步挤压甚至肢解俄罗斯生存空间的真面目。直到世纪之交,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才逐渐显现出来。2000年和2008年发布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均明确规定了独联体在地区优先发展方向上的首要地位,“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是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多边和双边合作”。[4]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极为深厚,历来把前苏联地区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试图借此完成其欧亚强国使命。2010年2月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所出台的《俄罗斯在独联体的经济利益和任务》报告要求把独联体国家从与更强大的俄罗斯经济合作中获取的眼前收益与俄罗斯在前苏联地区的长远和战略收益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直到形成共同经济空间。明确指出了俄罗斯在前苏联地区的基本利益包括9个方面,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控制该地区的能源和原料提升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国防、核能、航空、火箭航天产业领域的合作,开拓市场,在加工业实施共同合作项目,有效利用独联体劳动力市场,吸引该地区的知识精英,充分挖掘独联体的地缘战略潜力,建立共同的经济空间,完成欧亚强国的使命。[5]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俄罗斯在前苏联地区的影响力和经济存在,将前苏联地区重新整合起来抵制域外大国的渗透。同时,通过经济杠杆也迫使中亚等其他前苏联地区国家加入其势力范围。前苏联地区是俄罗斯的地缘战略优先方面,如果在这个地区丧失影响力,那就意味着俄罗斯的国际分量已经降低到地区大国的水平,考虑到民族利益,这种前景是俄罗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进入2000年以来俄罗斯在独联体市场上与第三国的竞争呈加剧趋势。独联体国家(俄罗斯除外)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微不足道。但是独联体国家能源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全世界许多种战略矿产原料储备中,独联体占据5-10%的比例,铀、锌、铅等超过10%。独联体国家一方面由于竞争力严重下降,越来越多地对工业品、技术设备和大众消费品的需求依赖于从体外进口;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严重失衡,经济结构雷同,它们的经济互补性越来越少,使得独联体内部相互贸易严重落后于同体外国家的贸易。俄罗斯深加工产品、制成品在独联体进口总额中的比例大幅缩减。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所的《俄罗斯在独联体的经济利益和目标》的报告强调,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欧盟、中国和美国,此外印度、土耳其等国也加入了这一竞争。苏联解体后,欧盟运用各种手段试图将前苏联国家纳入自己的影响范围。2003-2004年开始实行的“欧洲邻国政策”和联合行动计划,资金援助总额达到10亿欧元。2009年又出台了“东方伙伴计划”。根据WTO的数据,欧盟27国对独联体(俄罗斯除外)的出口总额达到651.8亿美元,是2000年的6.3倍。美国保证了自己在独联体重要能源出口国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部门的主导地位。根据美国专家在危机前做的估计,美国对阿塞拜疆的投资总额到2010年会达到470亿美元。截至2009年年中,美国在哈萨克斯坦矿山开采行业累积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达到48%,而对该部门的证券投资比重则达到78%。中国在独联体国家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也在持续上升,中国作为商品供应者的地位毫无例外地在所有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都得到了加强。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所的《俄罗斯在独联体的经济利益和目标》的报告指出,从2000年到2008年中国对独联体(俄罗斯除外)的出口从绝对数来看从10亿美元增加到315亿美元,并强调“中国使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的贸易流向发生很大改变,中国是俄罗斯在与独联体亚洲成员国特别是土库曼和哈萨克经贸合作中的主要的和强硬的竞争对手,俄罗斯很难抵制中国在中亚地位的加强”。[6]

        21世纪前10年俄罗斯经济创造了惊人的奇迹。普京执掌俄罗斯政权8年时间,居民实际收入增加了1.5倍,失业和贫困水平降低了一半,经济稳步发展,GDP增加了72%,2007年GDP增长率达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历史的最高水平8.1%。商品进出口总额增加了4倍,吸引外资增加了6倍,2007年俄罗斯资本净流入达到创记录的823亿美元,证券市场市值是1999年的22倍。国家外债已经减少到GDP的3%,这是世界上最低的指标。截至2008年7月1日,外汇储备达到5683亿美元,稳定基金也达到了1600亿美元。2008年俄罗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120亿美元,在经合组织国家中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人均近2万美元,迅速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7]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两年俄罗斯兴起了真正的投资和消费高潮,其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凸显,经济实力和地位大幅度提升。

        在经济实力迅速提高的基础上,俄罗斯加快了推进前苏联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能源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一方面强化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及其快速反应部队的作用,实行安全和军事的一体化;另一方面选择俄、白、哈关税同盟作为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加快推进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向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统一经济空间,实行统一货币,建立共同能源市场,实现商品和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其基本路线图就是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联盟——欧亚联盟。

        二、俄罗斯推进欧亚一体化的进程

        早在1993年9月独联体12个成员国在莫斯科签署了《经济联盟条约》。试图按照西欧一体化模式,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1994就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决定达成一致,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许多国家并没有批准这一协定。1990年代中期俄罗斯开始意识到前苏联地区对自身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开始改变策略推进小范围的一体化进程。

        1995年1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后来吉尔吉斯斯坦加入)签署了《关税同盟协定》,目标是消除商品自由交换的障碍;为正当竞争制订统一的“游戏规则”;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包括保护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益。1999年2月签署了《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条约》,塔吉克斯坦加入。2000年10月俄、白、哈、吉、塔五国元首在阿斯塔纳签署了《关于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条约》(2001年5月生效)。其目标是全面实现自由贸易制度,保障资本自由流动,建立共同金融市场,制订统一商品和服务贸易规则和市场准入规则,形成共同运输服务市场和统一运输体系,建立共同能源市场、共同劳动市场、统一教育空间、法律空间等。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标志着经济一体化从自由贸易区(免关税贸易)通过关税同盟(对非同盟国商品实行统一关税税率)向共同市场(商品、资本、服务、劳动力自由流动,统一对第三国贸易政策,共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乌克兰、摩尔多瓦和亚美尼亚分别于2002和2003年取得观察员国资格。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进入21世纪后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欧亚经济共同体几乎所有成员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呈现出正增长,实现了本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通货膨胀速度相继放缓,平均工资大幅增加。根据俄罗斯总统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倡议2006年1月两国签署了设立欧亚开发银行的协议,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压力下,亚美尼亚和塔吉克斯坦分别在2009年4月和6月,白俄罗斯在2010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在2011年8月加入了欧亚开发银行。为促进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共同抵御全球经济危机,2009年又成立了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的反危机基金。欧亚经济共同体法院也将从2012年开始运转。

        2000年代中期在推进欧亚经济共同体发展方面采取了四步走战略。

        第一步就是加快俄、白、哈关税同盟建设。2007年10月,三国签署了新的《关税同盟条约》,两年后签署了《关税同盟海关法典》,标志着关税同盟正式成立。从2010年1月正式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关税限额使用机制、优惠和特惠体系以及统一的对第三国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商品清单。到2011年7月建成了统一关税空间,标志着关税同盟的实际运行。形成了一个拥有1.7亿人口,石油储量900亿桶、GDP总量2万亿美元的次区域经济组织。由俄主导的“统一经济空间”已初具雏形,对原苏联地区建立共同市场和统一货币空间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随着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入盟谈判的积极展开,关税同盟即将扩大至整个欧亚经济共同体。

        第二步就是将俄、白、哈关税同盟升华为统一经济空间。2010年12月,三国总统在莫斯科发表共同宣言,从2012年1月1日起统一经济空间将开始全面运作,不仅要实现商品、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还要建立超国家的协调机构,协调各成员国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建立统一中央银行,实行统一货币,建立共同能源市场。这将是前苏联地区第一个最务实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将从根本上改变三国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流通规则,从而加强三驾马车的地缘政治地位。

        第三步是将统一经济空间进一步升级为欧亚经济联盟。2011年10月关税同盟政府首脑会议审议了《关于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决议草案》,并有望于2011年12月由三国领导人签署。计划2013年启动欧亚经济联盟程序,在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走向更紧密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协调,创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联盟。目前已经加快了编篡《统一经济空间和关税同盟基本法》的工作,这是一份包括从统一宏观经济和关税政策到协调移民和签证制度的所有合作方向的整套文件,并将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的基础。普京坚定地指出:“我们有完全充分的理由认为我们将于2013年迈出这第三步”。[8]

        第四步即是从欧亚经济联盟迈向欧亚联盟。2010年12月,欧亚经济共同体莫斯科元首峰会就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建立欧亚联盟达成一致。普京在2011年10月20日欧亚经济共同体跨国委员会和关税同盟高级机构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豪迈地表示:“我们不会就此止步,我们为自己提出了更具雄心的任务:走向下一阶段更高水平的一体化:欧亚联盟”。他预计2015年将实现这一欧亚强国的历史使命。[9]

        与此同时,俄罗斯从2008年开始加强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工作。2009年3月成立了自由贸易区协定草案谈判工作组。2010年俄罗斯作为独联体主席国起草了取代1994年签署的毫无意义的独联体自由贸易协议和100多份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协议以及消除一系列相互贸易壁垒的独联体多边自由贸易区协定。独联体8个国家于2011年10月18日签署了这一协定,为独联体成立2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10]这一协定将成为独联体国家经贸关系的基础性法律文件,内容涉及取消相互贸易关税和数量限制、商品原产地的确定原则、与第三国贸易的限制实施、过境自由、再出口、相互贸易中的特别保护措施、反倾销和补贴措施、贸易中的竞争和补贴问题、技术壁垒、卫生检验和检疫措施、海关监管、解决争议的原则。自由贸易区内的对外贸易业务将实行统一规则,为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相互贸易的增加、互利合作关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为建设独联体共同市场开辟广阔的前景。这一协定充分考虑到了独联体国家加入WTO的进程和关税同盟的建立,其基本准则便是WTO的规范和规则。这一文件的签署将为独联体地区贸易全面自由化奠定法律基础。

        自由贸易区是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最终目标建立经济联盟的第一阶段。独联体成长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标志是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通过了《独联体进一步发展构想》、《2020年独联体经济发展战略》。《构想》高度评价了独联体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进程,共同展望了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其长期目标是实现一体化的经济和政治国家联合体,保证每个成员国的高效发展。《战略》确定了具体发展目标,其中包括符合WTO规则的自由贸易区的运转,为建立共同经济空间创造条件,发展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共同市场,建立有效的货币金融合作机制。

        三、欧亚联盟建设的目标

        普京在他发表在2011年10月3日《消息报》上的文章《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天》提出了在前苏联地区建设欧亚联盟的设想后,即刻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这里有西方的指责,也有独联体国家的恐惧、批评和支持的矛盾心态。此时,欧亚联盟的其它两个主体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人们心理上的不安。10月17日卢卡申科在《消息报》发表的《关于我们的一体化的命运》[11]的文章和10月25日纳扎尔巴耶夫在《消息报》发表的《欧亚联盟:从思想到未来的历史》[12]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普京的欧亚联盟设想表达了热情洋溢的支持和赞美。从这三篇关于欧亚联盟代表性的文章可以看出他们所设想的欧亚联盟将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首先,其终极目标不可能只局限于经济联盟。普京表示2013年启动欧亚经济联盟后将于2015年走向“更高的一体化水平:欧亚联盟”,也就是说,欧亚联盟除了经济联盟之外还要实现政治联盟、军事联盟等。就政治联盟而言,普京虽然表示不是以某种形式“恢复苏联”,纳扎尔巴耶夫也保证“不存在任何的苏联‘复辟’或‘灵魂转世’”,但同时普京也表示要建立一种“强大的超国家联合体”,卢卡申科更是强调:“在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后,我们势必要打造牢固的社会政治上层建筑——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司法体系、生活标准和发展方向。这方面不逐步建立某些超国家机制,包括政治机制是不行的”。例如关税同盟委员会拥有处理有关同盟运作一切事务的权力,做出的决定具有超主权性质,委员会决议的效力大于成员国的国内法律。2011年10月的圣彼得堡政府首脑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关税同盟委员会的权限。纳扎尔巴耶夫和卢卡申科也都强调了欧亚联盟的合作领域从经济向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扩展的必要性,卢卡申科指出,要“从经济逐渐扩大到社会,甚至部分政治问题的一体化”。[13]统一俄罗斯党总委员会主席团副书记Ю.舒瓦洛夫表示,该党将推动形成俄罗斯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统一的土地使用制度,并制订各国国内土地开发的政策措施。[14]也就是说,建成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和共同货币之后,理所当然地,下一步就是统一各国的土地使用规则。一旦走到这一步,卢卡申科所强调的“国家主权”也就难以成为欧亚联盟的“基石”。此外,军事联盟也在迅速推进过程中,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及其快速反应部队也将逐步纳入欧亚联盟框架当中。

        其次,把欧亚联盟打造成当代多极世界中的一极,与欧盟、美国和中国共同主导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普京强调:“这种力量的联合可以使我们并非简单地融入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而且现实地参与决策进程,以及游戏规则和未来架构的设计”。纳扎尔巴耶夫主要强调了欧亚联盟在经济上主要目标,即一体化首先从经济开始,“欧亚联盟的首要基础是统一经济空间”,并且从一开始就应该是“具有竞争力的全球经济联合体”,成为“新的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一部分,分阶段建立共同支付体系和实行统一货币”。

        第三,使欧亚联盟成为连接欧洲和迅速发展的亚太地区的有效“纽带”和“坚实环节”。普京认为,欧亚联盟是“由自由、民主和市场规律联合起来的大欧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试图在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个欧亚大陆范围内实现“和谐的”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原则,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季沃斯托克的和谐经济共同体,目的是要“改变整个大陆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局势”。纳扎尔巴耶夫指出,要让欧亚联盟成为联系“欧盟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迅速发展经济体的桥梁”,连接西欧和中国西部的公路运输走廊和将来的泛欧亚高速铁路建成后将在沿线形成现代物流运输体系。卢卡申科更是明确提到,“我们的一体化不能仅局限在西方,与东方国家和经济联合体,首先是我们的战略伙伴中国的紧密一体化应当成为重要任务”。

        第四,欧亚联盟将逐渐扩大到整个前苏联地区。普京指出,“欧亚联盟是开放性工程。我们欢迎其它伙伴国首先是独联体国家加入进来”,所以,“将欧亚联盟与独联体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当然,这是在尊重“一个国家根据自己长远的民族利益所做出的主权决策”原则下的渐进过程。[15]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正在紧锣密鼓地就加入关税同盟进行谈判,届时,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将扩大到整个欧亚经济共同体。

        第五,在欧亚联盟成员国问题上坚持平等、主权和自愿的原则。卢卡申科赞成普京的尊重主权和平等的原则,认为“只有平等才能奠定新联盟的基础”,欧亚联盟的“基石是我们这些国家的主权”。纳扎尔巴耶夫更加强强调了一体化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务必坚持自然演进的道路,任何人为加速和鞭打某些国家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欧亚联盟应该是平等、不互相干涉内部事务、尊重主权和国界不可侵犯的原则基础上实现国家的联合;欧亚联盟超国家机构应当在共识的基础上顾及每个成员国的利益;必须在广泛的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建立欧亚联盟。

        四、实现欧亚联盟的可能性与制约因素

        1、前苏联地区具有实现一体化的客观基础。普京表示,“我们有着共同的过去,继承了大量的苏联遗产,如运输、能源、通讯等共同的基础设施、现实的生产专业化、共同的语言、科技和文化空间”,“我们曾经拥有苏联统一国民经济综合体”。[16]这一切都使得前苏联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要比欧洲容易得多和迅速得多。促使前苏联地区实现一体化的动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许多前苏联商品与国外商品相比竞争能力较低。如果取消关税壁垒,许多加工部门如纺织、食品、木材加工等在廉价和高质量进口商品的压力下可能会全面破产。所以,所有独联体国家关心的是对本国企业建立集体经济保护体系,暂时挡住外国商品的进入。(2)技术上的相互依赖程度高。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和保持1990年代苏联作为统一国家解体后中断的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据专家估计,没有其它独联体国家的协作,哪怕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最能自给的俄罗斯也只能生产大约65%的产品,哈萨克斯坦没有与俄罗斯的协作只能生产所有工业品的10%,而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能生产的产品连5%都不到。用普京的话说,“没有这些联系,我们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17](3)独联体大部分普通百姓愿意“回到苏联”。即使在1990年代初愿意全面实现民族独立的前苏联共和国居民也决不是多数。1990年代从苏联解放出来的所有“自由共和国”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深刻而持久的危机强化了大众意识当中“强大而富有的苏联被自私自利的政客们所瓦解”这样的想法。所以,任何与“复兴苏联”相关的措施、哪怕是口头声明都会提升政治家的支持率。这也恰恰说明了普京在确定其参加总统大选后不久即发表关于欧亚联盟思想的文章的用意。

       2、欧亚联盟是俄、白、哈三国领导人共同倡议的。2010年12月欧亚经济共同体莫斯科元首峰会就俄、白、哈统一经济空间基础上建立欧亚联盟已经达成了一致。2011年10月3日普京关于欧亚联盟的文章发表后不久,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迅速做出了回应,分别于10月17日和25日在《消息报》上相继发表题文章,对普京关于“欧亚联盟”的思想表示支持。卢卡申科表示他历来就认为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深刻最惨痛的错误,普京文章话语的背后是正确的战略。建立这种一体化联盟是促使世界稳定的正确的一步。“对白俄罗斯来说,与最亲近的邻居实现深入的富有成果的一体化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唯一的发展道路”。白俄罗斯希望能够实际迅速推进一体化进程,而不是只停留在纸面上,如果统一经济空间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那么就可以直接向欧亚联盟迈进,白俄罗斯将会积极参与这一进程,“我作为白俄罗斯总统,将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密切合作,将深入一体化的正确战略付诸实践”。纳扎尔巴耶夫早在1994年3月就提出要在独联体范围内建立全新的一体化联合体——“欧亚国家联盟”,“这是我们共同的战略目标”。他对“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原因,独联体没能成为后苏联空间一体化的决定性机制”而表示遗憾,强调了建立欧亚联盟的必要性,以及必须坚持的原则和目标。

        3、前苏联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体化的客观要求。进入2000年以来,前苏联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发展地区之一(见图1)。2008年欧亚经济共同体经济规模比2000增加了68%,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到近7%,投资更是以13.7%的速度递增。[18]独联体国家对外贸易大幅增长,2005年突破5000亿美元,2010年达到9336.3亿美元,2011年有望超过1万亿美元。但随着独联体国家不断开辟新的国际市场,贸易多元化趋势日趋增强,相互之间的依赖性有所下降。2010年独联体国家相互贸易只占到对外贸易总额的21.8%。而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对独联体的依赖仍保持在45-57% 。


文献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注释:

[1]Путин В., 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 – будуще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 Известия, 3 октября 2011 года.
[2] Фаляхов Р., Таможенный Союз станет евразийским. Газета, 12 июля 2011 года. 参见俄罗斯《报纸报》2011年7月12日(http://www.gazeta.ru/business/2011/07/12/kz_3693185.shtml。上网时间:2011年7月12日)
[3] 普京在2011年10月20日独联体政府首脑委员会、欧亚经济共同体跨国委员会和关税同盟高级机构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如果我们能象现在这样努力工作的话,到2015年前后便可实现建立欧亚联盟的思想”(参见关税同盟网站http://www.tsouz.ru/news/Pages/21-10-2011.aspx。上网时间:2011年10月21日)。
[4]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
11 июля 2000 года; 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12 июля 2008 года.
[5] Доклад Институт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интересы и задачи России в СНГ, февраль 2010 г.
(参见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所网站:http://www.insor-russia.ru/files/Intrest_Books_02.pdf。上网时间:2010年2月)
[6] Доклад Институт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интересы и задачи России в СНГ, февраль 2010 г. (参见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所网站:http://www.insor-russia.ru/files/Intrest_Books_02.pdf。上网时间:2010年2月)
[7] 本段采用数据均根据俄罗斯国家统计署出版物计算出来: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счета России в 2003-2010гг. . 2011: Стат.сб./Росстат. - М., 2011. ; Россия в цифрах . 2011: Стат.сб./Росстат. - М., 2011. ;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2010: Стат.сб./Росстат. - М., 2010.
[8] 参见俄罗斯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Путин: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союз заработает в 2013 году. (http://www.vesti.ru/doc.html?id=506530 . 上网时间:2011年7月12日)
[9] 参加普京在2011年10月20日独联体政府首脑委员会、欧亚经济共同体跨国委员会和关税同盟高级机构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关税同盟网站http://www.tsouz.ru/news/Pages/21-10-2011.aspx。上网时间:2011年10月21日)
[10] 目前独联体成员国有11个,其中8个成员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它们分别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和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没有在自由贸易区协定上签字,它们将在2011年底前研究加入这一协定的可能性。
[11] Лукашенко А., О судьбах нашей интеграции. Известия, 17 октября 2011 года.
[12] Назарбаев Н., Евразийский Союз: от идеи к истории будущего. Известия, 25
октября 2011 года.
[13] Лукашенко А., О судьбах нашей интеграции. Известия, 17 октября 2011 года.
[14] 参见俄新社网站:http://www.ria.ru/economy/20111013/457439179.html
[15] Путин В., 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 – будуще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 Известия, 3 октября 2011 года.
[16] 参加普京在2011年10月20日独联体政府首脑委员会、欧亚经济共同体跨国委员会和关税同盟高级机构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关税同盟网站http://www.tsouz.ru/news/Pages/21-10-2011.aspx。上网时间:2011年10月21日)以及普京发表在《消息报》上的文章:Путин В., 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 – будуще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 Известия, 3 октября 2011 года.
[17] Путин В., 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 – будуще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 Известия, 3 октября 2011 года.
[18] Евразийско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сообщество. 2000-2009. Справочник. (参见http://www.evrazes.com/i/data/item7264-2.pdf)。
[19] Основные 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показатели государств-участников СНГ за 1992 (1994) годы. (参见独联体执行委员会官方网站: http://www.cis.minsk.by/page.php?id=18908。上网时间:2011年4月10日)
[20] 转引自Доклад Институт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интересы и задачи России в СНГ, февраль 2010 г. (参见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所网站:http://www.insor-russia.ru/files/Intrest_Books_02.pdf。上网时间:2010年2月)
[21] 关税同盟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资料(参见:http://www.tsouz.ru/db/stat/Pages/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