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作者及其成果
周忠菲
参与一带一路 发挥台湾优势
周忠菲 2015-05-06
大陆推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台湾的反应较为复杂。主流媒体将焦点放在近期中美在亚投行问题上的博弈;行政层面既没有对涉及台湾经济发展前景的区域贸易协议(FTA)战略布局进行讨论,也不见对过去台湾在自由贸易区战略上的保守姿态进行反思;部分民间人士则走向极端,反对台湾加入亚投行。
至于如何解读仍在继续发展与完善中、对未来两岸经济关系必然产生影响的「一带一路」战略,可从以下角度观察:

新常态下稳定发展


 
大陆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含义,是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将2014年大陆经济7.4%的增速与过去36年平均增速9.8%的速度相比,可以看到下滑程度接近25%,目前对2015年的增长预期是7%。
回头看过去30多年大陆经济的增长,其区域含义是扩大了中国大陆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促进了包括大陆自身在内的地区繁荣。这一事实也意味着,在全球经济可能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下,大陆经济的减速,将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地区稳定。
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既有加强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保7」、「保8」的含义,也有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核心,拉动区域内投资,解决周边国家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需要新动力的深远考虑。
目前而论,大陆推出「一带一路」战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确保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现实需求服务是第1位的。当然,考虑到中国大陆GDP居世界第2的地位,以及一个政府领导下的市场经济制度,大陆的重大经济决策被赋予高度战略价值,引起西方的剧烈反应,也不足为怪。
台湾将自己定位在中国大陆和西方国家之间,因此台湾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始终处于某种「尴尬」状态。如果以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对外战略调整为分水岭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无论是美国重返亚洲、推出TPP,大陆和东协推出RCEP、以及2014年APEC峰会上推出FTAAP,无不牵涉台湾的重大利益。但台湾从美日因素考虑,回避提出明确的区域发展战略,台湾决策层对台湾未来的区域战略和发展自贸协议网络的途径,缺乏足够的定力和决心。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分工规律,一国或一个地区所适合发展的产业结构,往往是那些没有偏离比较优势的产业。只有按照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来确定经济发展战略,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
结合大陆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来看,目前两岸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中,还处在追赶阶段。因此,两岸应正确判断机遇和挑战,利用好20多年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人才、技术和资本,将这些要素配置到大陆西部地区和周边地区,如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以增强两岸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地位。

增强国际分工优势


 
从整体看,大陆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除资本外,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相对稀缺仍然是资源禀赋的基本特征。这方面台湾的比较优势比大陆突出。可以预见,台湾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无疑会在区域合作领域获得更大的空间,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