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及其成果
- 海洋安全视域下的中国海权战略选择与海军建设
- 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进程、动因和前景
- 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探析——以中菲“南海仲裁案”为视角
- 关于磋商“南海行为准则”前景的分析
- 论南海问题“东盟化”的发展——东盟政策演变与中国应对
- 东南亚地区海事安全合作的国际化:东盟海事论坛的角色
- 海洋强国崛起的经验总结及中国的现实选择
- 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中立政策评析
- 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新伙伴关系
- 美菲同盟关系的战略转型与南海问题
- 谈菲律宾总统访华
- 民进党南海政策是向美国交心
- 东盟为何未理会南海仲裁案
- 香格里拉对话会防务外交的实质是什么?
- 谋划南海问题需要战略高度
- 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与国际海洋法斗争
- 《公约》难以为南海仲裁案相关问题的裁决提供依据
- 如何看中国东盟合作中的“杂音”
- 菲律宾仲裁案判决与中国之应对
- “南海仲裁”这张“废纸”早已烂掉
把握机遇,推进中拉关系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张明德
2015-01-08
写在首届中国-拉共体论坛部长级会议召开之际
新年伊始,首届中国-拉共体论坛部长级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中拉双方为推进整体合作更上一个台阶而努力的结果。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平台、新起点、新机遇——共同努力推进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将为未来的中拉关系发展规划蓝图、提出措施和途径、制定符合中拉整体合作特色的中国-拉共体论坛运作机制。一、中拉关系发展处于最佳时期并拥有良好机遇
中国的持续发展令世人瞩目,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的重要引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政治局势保持相对稳定,经济社会平衡发展。最近10多年以来,中拉双方开展了广泛合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1979年,中拉贸易额仅为12.6亿美元,2000年突破了100亿美元。此后,中拉贸易保持年均增长30%以上的速度,2013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616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拉美也成为全球对华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存量达到680亿美元,2013年对拉投资151.6亿美元,已成为拉美第三大投资来源地。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对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政策文件》,表示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同拉美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利用好互补优势,抓住各自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为彼此带来的机遇,建立持久稳定、互利互惠的经贸投资伙伴关系,这是中拉双方的共同愿望。
去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在访问巴西期间出席了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中拉领导人一致同意,正式成立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论坛,在一个新的层次上推进中拉整体合作关系的发展。访问四国期间签署的协议多达150项,涵盖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领域,涉及金额高达700多亿美元。
习主席在访问期间全面阐述了对新形势下中国对拉美的政策,提出了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要求充分发挥贸易、投资、金融作为三大引擎的作用;制定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以及信息技术重点合作领域大框架。并宣布中方将正式实施100亿美元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并在这一基础上将专项贷款额度增至200亿美元。全面启动中拉合作基金并承诺出资50亿美元,主要用于能源资源、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中方还将正式实施5000万美元的中拉农业合作专项资金,将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等新举措。所有这些举措受到拉美国家普遍欢迎。
二、中国-拉共体论坛为中拉关系整体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然而中拉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拉双方共同努力
首先,双方有着加强合作,深入发展全方位关系的愿望,中国的发展需要拉美,拉美的振兴也离不开中国。渴望和平稳定、追求经济发展、谋求民生幸福是中拉之间最突出的共同点。然而中国和拉美国家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差异,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对当今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治理的重大事件上既有相同、相似的立场,也有分歧。需要双方不断地通过磋商对话取得理解和共识,这种理解和共识具有战略意义。
其次,拉美共有33个独立国家,各国国情差别极大,国家的大小、综合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政策诉求都很不同,同时还有12个拉美国家尚未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应充分关注到这一特点,使中拉论坛更加突出拉美的特点。
第三,务实的经贸合作是中拉整体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重点在贸易和投资,配合金融支持。中国和拉美国家都追求经济增长的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良好的经贸关系取决于贸易双方的态度和做法。关键在于平等互利的贸易伙伴,共同把市场做大。
中拉贸易强调互补性的同时要承认竞争性,竞争是发展和合作的动力,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各自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量变到质变。中拉贸易在增长过程中,应当注重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早日实现10年内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
10年内,中国对拉美投资存量要达到2500亿美元的目标。中拉双向投资的增长是未来中拉全面合作的一个亮点。需要为之创造更为有利的投资环境,提供便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拉经贸合作面临最主要的挑战是贸易摩擦和投资风险。要坚持互利共赢,制定政策和签署协议保障中拉经济贸易合作健康发展。遵守国际通行的规则和惯例,坚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和冲突。要保障投资和收益的安全,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发生了问题要有解决渠道。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拉美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拉美各国的外国投资法律法规、税费体系、劳工体系、环保体系繁琐且不尽相同,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各异等。有些国家政策多变、官僚作风横行、贪污腐败,社会治安不佳也给对拉投资带来诸多困难和风险。
第四,信任和了解才能打造中拉合作升级版。中国和拉美相距遥远,交往起步较晚,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互信远远达不到快速发展全方位关系的需要。中拉论坛将为双方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平台,通过开展各类人文交流,促进双方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双方关系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交流,相互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信仰和追求;了解对方经营理念和做生意的方式;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及双方合作的机会;让更多投资者和企业家了解对方国家的投资环境,汇集商业和产品信息,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认识对方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在中拉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五,中拉论坛必将更具包容性。由于地缘政治和历史原因,拉美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特殊,尤其是美国。在政治民主体制建设、经济发展和安全领域,美国在拉美具有实质性的影响。美国仍然是拉美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国和第一大援助国,对美关系是拉美外交关系中的重中之重。中拉关系的持续发展需要改变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反应过于“敏感”、“疑虑”、“猜忌”和“排他”的立场。欧盟与拉美的关系渊源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目前仍是拉美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国投资来源。中国可以与拉美国家一起探讨同美国和欧盟开展中-美-拉和中-欧-拉之间的对话的可能性,倡导共同发展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拉共体论坛不仅将推动中拉整体关系的全面发展,促进南南合作,还将可探索南北对话新的途径和可能。
预祝首届中国-拉共体论坛部长级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