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两岸关系将越来越开放
2014-11-28
11月29日临近,台湾政治舞台处于异常活跃之中。未来可能出现一个以绿色为主、蓝色为辅的政权结构新版图。高达30%以上(以台中、台北为例)的中间选民越来越看重地方领导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年轻人对民主政治充满希望,对现实高度不满,减少对国民党的支持。在这样条件下,有人担心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出炉后、2016大选前这段时期,两岸关系发展可能放慢。
把握大小环境互动
 
其实,台湾大选结果已不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把握国际大环境和两岸关系小环境之间的互动,才是影响两岸未来的关键。摆在眼前的基本问题是,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区域合作视野下,确定两岸关系未来5年甚至10年的发展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途径并加以身体力行,才是最重要的,坐而论道只会增加成本,丢失良机。
两岸关系发展会不会放慢,首先受国际环境,尤其是中美关系影响。从歷史经验看,目前中美关系局部紧张,意味着中美在减少军事关系对抗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是不现实的。俄罗斯集中精力对待西方,对中国大陆的敏感度下降,谋求战略合作的成分上升。这种趋势下,美国政府内部对亚太地区基本安全形势的判断,容易產生分歧,最近国防部长辞职就是一例。
但是由于未来世界可能走在低经济增长道路上,受全球经济疲软和内需不足影响,美国政治可能朝重视内政方向发展,从而使两岸获得一段相对稳定的「安全」空间和发展时间。对两岸小环境而言,对这一态势如何认识与把握,显然是发展的首要问题。
从竞选博弈看,目前九合一选战焦点,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台北和台中。从竞选技巧看,蓝绿阵营在各自主打政绩牌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避开两岸关系,更没有在未来发展方面提出任何亮眼的政策。
但是,正如不久前落幕的APEC会议和G20会议所揭示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意识到未来的地区贸易自由化问题,才是各国和地区的利益之所在,两岸岂能例外。无论地方选举还是2016年大选,台湾老百姓关心的还是经济的发展。
但从两岸需建立互动关系角度看,两岸要处理经济转型问题,下一步需要有足够的社会政治力量推动。如果出现一个多党合作局面,可让两岸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提高经济开放效益,增强各自对外谈判的主动性。
全球贸易体制设计不利于劳动密集型產品。低级劳动力流动性低,资本技术和高级劳动力等要素流动性高。两岸是主要的地区加工贸易生產者,又都深深涉入亚太地区跨国生產网路。如何发挥全球化下两岸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动性,是下阶段两岸关系中有待处理的重要议题,其影响远远高于服贸与货贸。
提高两岸开放效益
 
从大陆看,台湾民主政治有其发展特色,如对政治参与的放开比较彻底,没有进行严格限制,从而避免了出现压制政治参与的现象。但同时,台湾存在蓝绿对立现象,这从根本上导致台湾社会出现激烈的对抗。这其中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和歷史原因,不能将简单归结于「反中」、「仇中」。
选举是相对的非常时期,选后发展更加紧密的两岸关系,还是有利于台湾社会长期稳定。大陆「一国两制」、「两岸一家亲」的对台政策,与两岸多元政治互动并不相互排斥。至于台湾民主政治的问题,需要鼓励台湾内部通过制度创新去解决,包括国民党权威体制的残留和民进党的「台独党纲」问题,也可以在两岸创新党际交流的过程中探索。
总之,两岸关系将越来越开放是主要趋势,而一个开放的两岸多元格局,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两岸民众利益,并且进行相互协调。

文献来源: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