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银行,带来国际金融体系新气象
2014-10-17
国际社会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看法复杂而多元。作为一个多边开发银行,其创新一面正在显现。首先,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不同,它更为专注,在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方面将发挥重要的补充和支持作用。其次,这是完全由发展中国家做股东的开发银行,必将带来不同于传统多边开发银行的发展理念与政策,对于完善全球发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一种新的平权模式,开创了全球发展合作的新模式。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关键变量,也是推动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及其落户上海证明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巨大潜力。从金砖国家领导人历次会晤成果来看,金砖国家对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采取温和的改良战略,并体现在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渐进式变革”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补位式改革”两方面。所谓“渐进式变革”,是指在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战略诉求是改良和改善,而非推倒重来或取而代之。金砖国家要推动美元霸权之下的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只能是“补位式”的,即针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不足和空缺处进行补充性建设,通过弥补现有体系和机制的不足来推动整个体系的改革。
金砖国家主要面临以下4个挑战:
第一,低速增长的“新常态”。金砖国家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崛起,但这种崛起的可持续性和力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第二,市场规制的新竞争。美国在亚太地区和跨大西洋地区同时推进新一轮贸易和投资谈判,以推动新一轮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重建,重新划分和分割市场,获取制度红利,构筑其在全球贸易投资领域的新优势。金砖国家在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将面临重大考验。
第三,政府治理的新压力。对金砖国家而言,政府层面的主要任务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拓展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合作竞争成为核心关键词,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经济治理的内容都应纳入政府治理的范畴之内。政府治理需要突破传统的经济主权认知,尽快适应经济主权共享和经济利益分享观念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第四,金砖合作的机制化挑战。金砖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地域特色、核心利益、外交战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互信基础上共同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并非易事。同时,金砖国家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上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如何实现对旧机制的深度融合与改造;二是怎样创设和掌控更多的新机制,变被动为主动,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创设更大的空间。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关键变量,也是推动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及其落户上海证明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巨大潜力。从金砖国家领导人历次会晤成果来看,金砖国家对现有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采取温和的改良战略,并体现在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渐进式变革”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补位式改革”两方面。所谓“渐进式变革”,是指在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战略诉求是改良和改善,而非推倒重来或取而代之。金砖国家要推动美元霸权之下的全球金融体系改革,只能是“补位式”的,即针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不足和空缺处进行补充性建设,通过弥补现有体系和机制的不足来推动整个体系的改革。
金砖国家主要面临以下4个挑战:
第一,低速增长的“新常态”。金砖国家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崛起,但这种崛起的可持续性和力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第二,市场规制的新竞争。美国在亚太地区和跨大西洋地区同时推进新一轮贸易和投资谈判,以推动新一轮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重建,重新划分和分割市场,获取制度红利,构筑其在全球贸易投资领域的新优势。金砖国家在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将面临重大考验。
第三,政府治理的新压力。对金砖国家而言,政府层面的主要任务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拓展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合作竞争成为核心关键词,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经济治理的内容都应纳入政府治理的范畴之内。政府治理需要突破传统的经济主权认知,尽快适应经济主权共享和经济利益分享观念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第四,金砖合作的机制化挑战。金砖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地域特色、核心利益、外交战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在互信基础上共同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并非易事。同时,金砖国家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上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如何实现对旧机制的深度融合与改造;二是怎样创设和掌控更多的新机制,变被动为主动,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创设更大的空间。
文献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