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中东变局三年,转型处于十字路口
2014-04-30
转眼间,中东变局已过三年了。虽然目前形势仍不明朗,但与其初期呈现的疾风暴雨般的“革命”势头以及一些国家对此表现出的极度亢奋相比,后期局势已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事实上,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在2011年短暂地“由春而夏”达到高潮之后,很快便“经秋入冬”了。如今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等“后革命”国家已不同程度地陷入政治转型的困境之中,叙利亚仍在内战中苦苦挣扎,整个地区被一派悲观情绪笼罩。
中东因何会由变局发展到乱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发生变局的国家普遍缺乏公民社会基础,精英和民众是在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匆匆推到历史舞台的,对于政治和社会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这些国家有迫切的转型需求,民众有强烈的变革愿望,因此“革命”的火种很容易被点燃。初期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那就是推翻旧政府和旧体制。但接下去的路怎么走?新的国家政治如何重建?采取何种发展模式?没有现成答案!传统的威权统治被推翻后,这些国家普遍出现了权威缺失和指导思想缺乏的问题。中东变局从一开始就被推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和新老问题全都释放出来,不乱才怪。
其次,西方的错误引导和外部势力的介入使中东变局一开始就偏离了正确方向。中东变局是地区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一部分,是中东国家政治转型的需要,本应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节奏,但西方一开始就试图将其引入所谓民主化轨道。由于西方在第一时间为其贴上了“阿拉伯之春”的标签,这场原本内涵丰富的变革运动很快被引向“民主对专制”的斗争。西方将其看作在阿拉伯世界建立西式民主制度的天赐良机,逊尼派阿拉伯国家趁势扩张教派影响力。外部势力的介入加剧了转型国家的内乱,也给恐怖组织和极端势力乱中取利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前,中东变局出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由中东变局引发和激活的教俗、教派之争以及其它各种政治和社会矛盾正成为影响地区形势发展的主要因素,各种政治力量为主导国家政权、引导国家发展方向而展开博弈甚至爆发冲突成为埃及等“后革命”国家现阶段的主要特征。
二是宗教力量在中东变局中的影响呈先扬后抑之势。在一些国家最初的选举中,获胜的基本都是伊斯兰政党,但去年以来,这些伊斯兰政党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世俗力量的冲击。美国没有利用叙利亚化学武器事件对叙采取军事行动,并且与伊朗达成核问题协议,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重新平衡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和教派力量格局,防止逊尼派在地区一派独大的考虑。
三是地区内各种政治力量和宗教组织间的斗争出现暴力化倾向,极端组织和恐怖分子乱中取利,地区安全局势不断恶化。利比亚整个国家几近无政府状态。埃及军队与穆斯林兄弟会支持者的冲突已造成数百人伤亡和社会分裂。突尼斯部分地区出现以萨拉菲派为代表的激进势力活动,一些极端主义者得到外国支持。此外,还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极端分子在叙利亚参战,在积累实战经验后又返回各自国家从事恐怖活动。
四是先行转型的国家普遍陷入了严峻的经济困境。一方面,这些国家持续动荡使经济秩序受到极大破坏,重振经济刻不容缓;但另一方面,各政治力量忙于在政治重建中争权夺利,短期内拿不出治国理政良策,而西方的援助承诺口惠而实不至。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曾经为生计走上街头并在推翻旧体制的革命中冲锋陷阵的底层民众眼下依然在为生计而苦恼,并积蓄着对新现实的不满。
综上,中东变局当前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每一个已经进入政治转型的国家都面临着国家走何种发展道路,采取哪种发展模式的重大选择,也必然要经历一个各种政治和宗教力量、社会思潮反复较量、碰撞、冲突到最后磨合的“再平衡”过程。未来,中东国家将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探索发展之路,但在全球化全面深入发展的今天,它同样需要更多地汲取来自世界的“正能量”来帮助其实现平稳转型。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