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乱局的根源
2014-04-08
基辅的动荡主要原因是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决定暂停原计划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同时表示将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这一决定引起了亲西方的乌克兰人愤怒,乌克兰社会和政治危机再次爆发,直到2014年2月18-20日,据乌克兰卫生部通报,在与警察的冲突中有75人死亡571人受伤。早在2004年亚努科维奇和尤先科角逐乌克兰总统宝座,尤先科在西方的支持下不承认官方宣布的选举结果,抗议亚努科维奇选举舞弊,随在基辅独立广场发动历时一个多月的“橙色革命”。整个乌克兰分裂成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区支持尤先科,东部地区支持亚努科维奇,全国形成两大政治对峙阵营。最终迫使乌克兰最高法院裁定官方宣布的选举结果无效,裁定重新进行选举。结果尤先科以52%的选票赢得选举。
一、“两个”乌克兰及其历史渊源
这两次社会政治危机背后的根源就是一个分裂的乌克兰。在俄语里面“乌克兰”的意思就是古罗斯的“天涯海角”,即“边缘”土地。从历史上来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乌克兰从来就没有完整、独立地存在过,而是俄国、波兰、立陶宛、日耳曼和奥匈帝国争夺的对象。从1654年起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自愿并入俄国。1774年通过与土耳其的战争俄国并入了克里米亚。1772-1795年波兰分裂后乌克兰一部分并入奥匈帝国,第聂伯河右岸大部分地区并入俄帝国。1917年年初基辅宣布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同年年底东部城市哈尔科夫的布尔什维克宣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加入苏维埃俄国。根据布列斯特和约,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并入日耳曼和奥匈帝国。奥匈帝国灭亡后,西部乌克兰成立了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919年乌克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合并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4首都从哈尔科夫迁往基辅。1939年根据苏德协定,西部乌克兰由苏联军队占领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0年苏军占领罗马尼亚,将其部分领土归还乌克兰。1945年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达成协议将部分领土归还乌克兰。1954年为庆祝《俄乌友好条约》300周年,根据苏联中央领导层的决定俄罗斯联邦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划归乌克兰。于是形成了如今的乌克兰版图。受俄罗斯的长期影响,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主要讲俄语,倾向于俄罗斯;而中西部地区主要讲乌克兰语,比俄罗斯更加倾向于欧洲。根据2004年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进行的调查,乌克兰24个州当中,南部和东部7个州以俄语为母语的占80%以上,乌克兰语仅占5%;中东部4个州以俄语为母语的超过46%,乌克兰语占32%;中部6个州主要以乌克兰语为母语,达到61%,而俄语则减少为不足25%;西部7个州以乌克兰语为母语的比例近95%,俄语仅占3%。
二、西方挤压俄罗斯生存空间争夺前苏联地区的继续
“冷战”以苏联的失败和解体而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获全胜,对俄罗斯的“投桃”并没有“报李”,北约并没有随与之对抗的华约解体而解散,而是相反,北约和欧盟乘胜追击,扩大地盘,在1990年代将原苏联阵营的东欧国家悉数收入囊中。进入2000年代,西方又开始将触角伸向前苏联国家,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国相继策划“颜色革命”,扶持亲西方政权。而这已经触及俄罗斯容忍的底线,绝不会让北约的军队抵近俄罗斯边境,于是俄罗斯与西方开启了对前苏联国家的争夺战。俄罗斯加快了独联体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先后重启了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白哈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联盟、独联体自由贸易区等。2010年普京更是确立了欧亚联盟的目标。2009年欧盟正式启动“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将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作为潜在发展对象。在对中亚国家的争夺中,俄罗斯成功地将美国军事基地从吉尔吉斯排挤出去。
在欧亚联盟的计划中,没有乌克兰的参与,欧亚联盟将是残缺不全的和失败的。所以,俄罗斯千方百计要将乌克兰纳入关税同盟。而欧盟也将乌克兰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并与乌克兰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1999年乌克兰时任总统库奇马就表达了“走欧洲道路”和与欧盟保持紧密联系的愿望。2004年年底经过“橙色革命”当选乌克兰总统的尤先科奉行以西方为主、兼顾东西方利益的对外政策,加快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2005年1月上台伊始,尤先科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理事会上就表明了自己坚定的亲西方路线和让乌克兰成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的决心。乌克兰从2002年起就与北约保持着个别伙伴计划,2005年加快了对话,到2013年成为了北约唯一的参加其一切行动的伙伴国。而这一时期,俄罗斯不断提高出售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甚至“断气”以及“贸易战”相要挟,迫使乌克兰不要脱离俄罗斯太远。2010年“橙色革命”的终结者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后特别强调首要任务是团结乌克兰,消除因两大政治阵营对抗而造成的东西部社会分裂现象。其对外政策建立在与俄罗斯和欧盟同时发展互利友好关系的基础之上,奉行平衡外交,计划与欧盟和俄白哈关税同盟分别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继续与北约合作。他表示,对俄外交的重点是稳定能源供应,对欧外交是采取措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对乌克兰脚踩两只船的做法,俄罗斯是绝对不允许的。俄罗斯要求乌克兰彻底加入关税同盟,而不是与关税同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如果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的话,俄罗斯卖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就不会超过卖给欧盟的价格高达500美元每千立方,而是不足200美元。俄罗斯专家为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和开放俄罗斯市场所得到的收益算了一笔账,这笔收益将高达900亿美元,并得到乌克兰科学院的认可。而乌克兰在加入欧盟自贸区的谈判过程中,欧盟口惠而实不至,欧盟计划向乌克兰提供6.1亿欧元的技术援助,但条件是乌克兰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协定,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开出的苛刻条件是乌克兰不可能接受的。同时,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自贸区,必然面临着来自俄罗斯的经济制裁。2013年9月瓦尔代会议上,乌克兰问题成为了普京与欧盟前主席普罗迪对话的焦点。普京明确表示,“乌克兰已经成为独立国家,我们尊重这一现实,尊重乌克兰人民的选择和国家主权。但是如果乌克兰加入与欧盟自贸区,那么欧洲廉价的高质量商品肯定会像潮水般涌入乌克兰,从而把乌克兰自己的产品排挤出去,出路只能是俄罗斯。而俄罗斯的某些企业一旦受到冲击,这些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将不复存在”。所以,普京警告乌克兰: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和愿意,但是“我们不得不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市场”。“这里没有任何打压他国主权的嫌疑,我们只是请大家算算帐,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请你们不要抱怨我们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这两方面的原因促使乌克兰暂停与欧盟签署伙伴关系协议。
三、乌克兰何去何从?
从乌克兰事实上分裂成两个乌克兰出发,国家到底走向何方?任何一个总统都将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果顺应西部乌克兰的民意走向欧洲,不仅会引起东部乌克兰的反对,而且俄罗斯也绝不会坐视不管,因为这是俄罗斯南大门,失去乌克兰就等于俄罗斯面向北约的大门洞开,俄罗斯必须保障恢复前苏联边界。如果顺应东部乌克兰的民意,重新加盟俄罗斯,那么必然遭到西部乌克兰的反对,同时西方也必然借助西部乌克兰的反俄情绪,煽动乌克兰内部矛盾,阻挠欧亚联盟进程。由此决定了乌克兰在可预见的期限内不会加入欧盟,当然也不会加入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联盟。这个内部矛盾随时都可能会爆发,这将成为乌克兰执政者长期面临的难题。
一、“两个”乌克兰及其历史渊源
这两次社会政治危机背后的根源就是一个分裂的乌克兰。在俄语里面“乌克兰”的意思就是古罗斯的“天涯海角”,即“边缘”土地。从历史上来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乌克兰从来就没有完整、独立地存在过,而是俄国、波兰、立陶宛、日耳曼和奥匈帝国争夺的对象。从1654年起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自愿并入俄国。1774年通过与土耳其的战争俄国并入了克里米亚。1772-1795年波兰分裂后乌克兰一部分并入奥匈帝国,第聂伯河右岸大部分地区并入俄帝国。1917年年初基辅宣布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同年年底东部城市哈尔科夫的布尔什维克宣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加入苏维埃俄国。根据布列斯特和约,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并入日耳曼和奥匈帝国。奥匈帝国灭亡后,西部乌克兰成立了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919年乌克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与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合并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34首都从哈尔科夫迁往基辅。1939年根据苏德协定,西部乌克兰由苏联军队占领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0年苏军占领罗马尼亚,将其部分领土归还乌克兰。1945年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达成协议将部分领土归还乌克兰。1954年为庆祝《俄乌友好条约》300周年,根据苏联中央领导层的决定俄罗斯联邦将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划归乌克兰。于是形成了如今的乌克兰版图。受俄罗斯的长期影响,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主要讲俄语,倾向于俄罗斯;而中西部地区主要讲乌克兰语,比俄罗斯更加倾向于欧洲。根据2004年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进行的调查,乌克兰24个州当中,南部和东部7个州以俄语为母语的占80%以上,乌克兰语仅占5%;中东部4个州以俄语为母语的超过46%,乌克兰语占32%;中部6个州主要以乌克兰语为母语,达到61%,而俄语则减少为不足25%;西部7个州以乌克兰语为母语的比例近95%,俄语仅占3%。
二、西方挤压俄罗斯生存空间争夺前苏联地区的继续
“冷战”以苏联的失败和解体而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获全胜,对俄罗斯的“投桃”并没有“报李”,北约并没有随与之对抗的华约解体而解散,而是相反,北约和欧盟乘胜追击,扩大地盘,在1990年代将原苏联阵营的东欧国家悉数收入囊中。进入2000年代,西方又开始将触角伸向前苏联国家,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等国相继策划“颜色革命”,扶持亲西方政权。而这已经触及俄罗斯容忍的底线,绝不会让北约的军队抵近俄罗斯边境,于是俄罗斯与西方开启了对前苏联国家的争夺战。俄罗斯加快了独联体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先后重启了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白哈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联盟、独联体自由贸易区等。2010年普京更是确立了欧亚联盟的目标。2009年欧盟正式启动“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将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作为潜在发展对象。在对中亚国家的争夺中,俄罗斯成功地将美国军事基地从吉尔吉斯排挤出去。
在欧亚联盟的计划中,没有乌克兰的参与,欧亚联盟将是残缺不全的和失败的。所以,俄罗斯千方百计要将乌克兰纳入关税同盟。而欧盟也将乌克兰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并与乌克兰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进程。1999年乌克兰时任总统库奇马就表达了“走欧洲道路”和与欧盟保持紧密联系的愿望。2004年年底经过“橙色革命”当选乌克兰总统的尤先科奉行以西方为主、兼顾东西方利益的对外政策,加快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2005年1月上台伊始,尤先科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理事会上就表明了自己坚定的亲西方路线和让乌克兰成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的决心。乌克兰从2002年起就与北约保持着个别伙伴计划,2005年加快了对话,到2013年成为了北约唯一的参加其一切行动的伙伴国。而这一时期,俄罗斯不断提高出售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甚至“断气”以及“贸易战”相要挟,迫使乌克兰不要脱离俄罗斯太远。2010年“橙色革命”的终结者亚努科维奇当选总统后特别强调首要任务是团结乌克兰,消除因两大政治阵营对抗而造成的东西部社会分裂现象。其对外政策建立在与俄罗斯和欧盟同时发展互利友好关系的基础之上,奉行平衡外交,计划与欧盟和俄白哈关税同盟分别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继续与北约合作。他表示,对俄外交的重点是稳定能源供应,对欧外交是采取措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
对乌克兰脚踩两只船的做法,俄罗斯是绝对不允许的。俄罗斯要求乌克兰彻底加入关税同盟,而不是与关税同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如果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的话,俄罗斯卖给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就不会超过卖给欧盟的价格高达500美元每千立方,而是不足200美元。俄罗斯专家为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和开放俄罗斯市场所得到的收益算了一笔账,这笔收益将高达900亿美元,并得到乌克兰科学院的认可。而乌克兰在加入欧盟自贸区的谈判过程中,欧盟口惠而实不至,欧盟计划向乌克兰提供6.1亿欧元的技术援助,但条件是乌克兰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协定,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开出的苛刻条件是乌克兰不可能接受的。同时,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自贸区,必然面临着来自俄罗斯的经济制裁。2013年9月瓦尔代会议上,乌克兰问题成为了普京与欧盟前主席普罗迪对话的焦点。普京明确表示,“乌克兰已经成为独立国家,我们尊重这一现实,尊重乌克兰人民的选择和国家主权。但是如果乌克兰加入与欧盟自贸区,那么欧洲廉价的高质量商品肯定会像潮水般涌入乌克兰,从而把乌克兰自己的产品排挤出去,出路只能是俄罗斯。而俄罗斯的某些企业一旦受到冲击,这些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将不复存在”。所以,普京警告乌克兰: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和愿意,但是“我们不得不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市场”。“这里没有任何打压他国主权的嫌疑,我们只是请大家算算帐,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请你们不要抱怨我们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这两方面的原因促使乌克兰暂停与欧盟签署伙伴关系协议。
三、乌克兰何去何从?
从乌克兰事实上分裂成两个乌克兰出发,国家到底走向何方?任何一个总统都将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果顺应西部乌克兰的民意走向欧洲,不仅会引起东部乌克兰的反对,而且俄罗斯也绝不会坐视不管,因为这是俄罗斯南大门,失去乌克兰就等于俄罗斯面向北约的大门洞开,俄罗斯必须保障恢复前苏联边界。如果顺应东部乌克兰的民意,重新加盟俄罗斯,那么必然遭到西部乌克兰的反对,同时西方也必然借助西部乌克兰的反俄情绪,煽动乌克兰内部矛盾,阻挠欧亚联盟进程。由此决定了乌克兰在可预见的期限内不会加入欧盟,当然也不会加入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联盟。这个内部矛盾随时都可能会爆发,这将成为乌克兰执政者长期面临的难题。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