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纠结的泰国政治僵局
2014-02-21
本月2日结束的泰国大选进程非常不顺利,遭到了反对派的坚决抵制,未能选出满足成立下议院所要求的法定席位,不能产生新的政府,为泰党的预期目标和计划遭受严重挫折,英拉的看守政府不得不继续无奈地与反对派耗下去,泰国政治难题没有得到解决,国家政治动荡仍在持续。
可以说,当前的泰国政治生态已经拧成了死结,走进了死胡同,各政治势力都提不出令其他方信服的脱困倡议或最佳的解决途径,陷入了相当令自己绝望的政治僵局之中。
作为执政党,英拉领导的为泰党总是命运多舛。为泰党的前身泰爱泰党和人民力量党都在执政时失去合法性,失去了继续治理国家的机会。为泰党代表着泰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是近年来影响泰国政治格局转型和政治态势演变的最重要力量。正因如此,泰国既有的政治势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和接受它,双方的磨合过程造成了泰国政治不稳定的根源。为泰党要想继续执政,当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完成下议院席位的补选工作,结束看守政府不能有所作为的难题。
英拉既是为泰党的代表,也是其家族的代表。目前,泰国反对派不仅围堵英拉不断变换的办公地点,甚至封锁其家族企业,显示出全面打击他信体制的抱负。作为看守总理的英拉,实际上在治理国家和对外政策上都难有作为,更难以推动政治问题的妥善解决。泰国许多力量的言行举动尽管都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但不同程度地都在向其施加压力。无论是军队、法院还是王室对英拉政府已经表现得相当克制,英拉需要谨慎处理避免破局。由于相当部分的稻农未能及时得到允诺的补贴,英拉赢得大选的票源受到了较大影响,如何继续赢得“红衫军”的信任将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作为曾经执政过的民主党来说,形势相当严峻,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机会。作为最大的反对党,民主党虽然严厉批评为泰党和英拉政府,在鼓动民众上街游行示威方面相当积极,但却不愿成为街头政治的直接组织者,更不愿碰触法律允许的底线,避免落下故意扰乱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的坏名声。民主党领袖阿披实多次亲自参加游行示威,宣传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策措施,就是想尽量塑造为泰党和英拉的负面形象,打击看守政府的执政基础。然而,客观地说,如果泰国政治改革仍强调通过大选组成政府,民主党的执政胜算并不大,但如果不通过大选,民主党仍存在问鼎政府的希望。然而,民主党更不愿解决稻农催要补贴的难题,如果执政,也难以实现国内政治和解。
泰国的反对派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但在反对英拉看守政府的立场上和行动中取得了一致。反对派虽然强调要先政治改革后举行大选,但改革的具体方向却似乎有悖民主的精神。反对派目前采取的是极具破坏性的政策,对未来如何重新建构民主秩序将产生较大的障碍。反对派这种希望通过非民主手段实现国家政治民主的路径是很难具有可持续性的,只会让国家政治建设之路越走越窄,最后不得不靠推倒重来作出困境。反对派的这种“蛮缠”无论是否会凑效,都会浪费国家大量政治资源,对国家政治社会秩序和国际形象造成极大损害。
在这次政治动荡种,稻农成为被利用的牺牲品,同时也是改变斗争方向的愤怒者。作为泰国政治斗争中的弱势群体,稻农关注的是自己切身的利益,但这也是其最终卷入政治漩涡的推动因素。泰国的政治动荡导致看守政府难以顺利兑现稻农的稻米补贴,这反过来加剧了稻农的担心,这种担心引发的过激行为又让看守政府更加为难。稻农这种无奈之举实际上也在为难自己。如果英拉政府彻底垮台,其允诺的大米补贴将更加难以兑现。届时,更加愤怒的稻农可能会成为泰国政治中最不确定的因素。
泰国政局动荡不仅体现在政治力量的博弈上,而且表现在政治利益和政策立场斗争上,这些都凸显了泰国各派力量的不自信与不成熟,以及泰国政治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泰国民主政治缺乏有力的保障,没有得到基本的尊重与遵守。泰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在经受巨大的创伤,但仍未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未能发现明确的发展方向,影响了国家建设的发展进程。只有当各方能达成政治妥协与和解,也许泰国的政治生态才会健康。街头政治和不愿妥协、不予原谅的政治态度只会让泰国的社会陷入更加对立的局面,最后受伤最大的还是泰国和泰国人民。这也正是让国际社会揪心和担心,但也感到无奈和无助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当前的泰国政治生态已经拧成了死结,走进了死胡同,各政治势力都提不出令其他方信服的脱困倡议或最佳的解决途径,陷入了相当令自己绝望的政治僵局之中。
作为执政党,英拉领导的为泰党总是命运多舛。为泰党的前身泰爱泰党和人民力量党都在执政时失去合法性,失去了继续治理国家的机会。为泰党代表着泰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是近年来影响泰国政治格局转型和政治态势演变的最重要力量。正因如此,泰国既有的政治势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和接受它,双方的磨合过程造成了泰国政治不稳定的根源。为泰党要想继续执政,当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完成下议院席位的补选工作,结束看守政府不能有所作为的难题。
英拉既是为泰党的代表,也是其家族的代表。目前,泰国反对派不仅围堵英拉不断变换的办公地点,甚至封锁其家族企业,显示出全面打击他信体制的抱负。作为看守总理的英拉,实际上在治理国家和对外政策上都难有作为,更难以推动政治问题的妥善解决。泰国许多力量的言行举动尽管都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但不同程度地都在向其施加压力。无论是军队、法院还是王室对英拉政府已经表现得相当克制,英拉需要谨慎处理避免破局。由于相当部分的稻农未能及时得到允诺的补贴,英拉赢得大选的票源受到了较大影响,如何继续赢得“红衫军”的信任将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作为曾经执政过的民主党来说,形势相当严峻,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机会。作为最大的反对党,民主党虽然严厉批评为泰党和英拉政府,在鼓动民众上街游行示威方面相当积极,但却不愿成为街头政治的直接组织者,更不愿碰触法律允许的底线,避免落下故意扰乱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的坏名声。民主党领袖阿披实多次亲自参加游行示威,宣传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策措施,就是想尽量塑造为泰党和英拉的负面形象,打击看守政府的执政基础。然而,客观地说,如果泰国政治改革仍强调通过大选组成政府,民主党的执政胜算并不大,但如果不通过大选,民主党仍存在问鼎政府的希望。然而,民主党更不愿解决稻农催要补贴的难题,如果执政,也难以实现国内政治和解。
泰国的反对派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但在反对英拉看守政府的立场上和行动中取得了一致。反对派虽然强调要先政治改革后举行大选,但改革的具体方向却似乎有悖民主的精神。反对派目前采取的是极具破坏性的政策,对未来如何重新建构民主秩序将产生较大的障碍。反对派这种希望通过非民主手段实现国家政治民主的路径是很难具有可持续性的,只会让国家政治建设之路越走越窄,最后不得不靠推倒重来作出困境。反对派的这种“蛮缠”无论是否会凑效,都会浪费国家大量政治资源,对国家政治社会秩序和国际形象造成极大损害。
在这次政治动荡种,稻农成为被利用的牺牲品,同时也是改变斗争方向的愤怒者。作为泰国政治斗争中的弱势群体,稻农关注的是自己切身的利益,但这也是其最终卷入政治漩涡的推动因素。泰国的政治动荡导致看守政府难以顺利兑现稻农的稻米补贴,这反过来加剧了稻农的担心,这种担心引发的过激行为又让看守政府更加为难。稻农这种无奈之举实际上也在为难自己。如果英拉政府彻底垮台,其允诺的大米补贴将更加难以兑现。届时,更加愤怒的稻农可能会成为泰国政治中最不确定的因素。
泰国政局动荡不仅体现在政治力量的博弈上,而且表现在政治利益和政策立场斗争上,这些都凸显了泰国各派力量的不自信与不成熟,以及泰国政治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泰国民主政治缺乏有力的保障,没有得到基本的尊重与遵守。泰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在经受巨大的创伤,但仍未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未能发现明确的发展方向,影响了国家建设的发展进程。只有当各方能达成政治妥协与和解,也许泰国的政治生态才会健康。街头政治和不愿妥协、不予原谅的政治态度只会让泰国的社会陷入更加对立的局面,最后受伤最大的还是泰国和泰国人民。这也正是让国际社会揪心和担心,但也感到无奈和无助的关键所在。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