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试验场
2013-10-16
【核心提示】亚太地区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试验场,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合作态势大于竞争趋势。中国在APEC中具有较大的体量和能量,坚持代表APEC发展中经济体利益的立场和政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忽视美国利益的存在。美国错失巩固亚太外交良机,过在自身而非中国。美国主导的TPP虽然对中国的地区合作政策构成了挑战,但并不总是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10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落下帷幕,会议就一系列旨在促进地区合作的议题达成了多项共识。亚太地区整合机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此外,本届会议奥巴马的缺席以及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也增添了不少看点。
总的来看,尽管参加APEC峰会的领导人并不负责拟定主题、起草方案和具体实施,但其实际意义往往大于象征意义。APEC峰会体现了各经济体参与地区合作的战略意志、领导决策与政策规划,也是各经济体经济政策的集中反映。APEC峰会通过的《领导人宣言》具有极强的承前启后性,集中表达了各成员对地区合作的关切与期待,影响着APEC机制延续和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本届APEC峰会延续了该机制的优先选择目标,如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持续和公平增长、互联互通、加强以世贸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等。作为亚太地区覆盖范围最广的合作机制,APEC中的7个成员为世界上排名前13位的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0%、世界贸易的50%以上。除了APEC峰会外,其间还举行了许多双边会谈,这是APEC峰会衍生的成果,也为其增添了更大魅力。
然而,美国试图借助TPP谈判建立21世纪的贸易投资标准,重塑其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中的领导权,这预示着TPP谈判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TPP谈判内部充满了各种领域的多边和双边谈判,各成员都在为保护自己的产品寻求“例外”,将严重妨碍TPP在未来亚太地区结构中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北美自贸协议在1986年就签署了,但美国国会直到1992年才批准。美国希望TPP在今年底结束谈判的预期及其何时才能生效等都充满了极大变数。
对照来看,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严格来说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框架,但广义上讲,因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加入,也可算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框架。由于到目前为止,东盟和参与RCEP所有伙伴国都签署了自贸协议,有些已经实施,RCEP已具备良好的基础,且更具可操作性。RCEP预计谈判结束时间为2015年,和东盟建立共同体以及东盟新成员国落实与中国自贸协议的时间一致,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尽管克里表示美国不会动摇对亚太再平衡的承诺,但奥巴马缺席的拐点意义和长远意义仍不容忽视。总体上看,美国近年来由于国内重振经济方面效果不彰,对APEC的兴趣和信心都严重下降,而是将重点放在TPP谈判上。因此,奥巴马缺席将对APEC和TPP进程构成双重影响。从近年美国搅乱东亚合作进程来看,美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已经引起地区国家的警惕。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重安全轻经济的不协调性,并不符合亚太国家求和平、促稳定、谋发展的总体态势。
对此,中国需怀坦荡之心淡然处之,继续以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则规范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合作。亚太地区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试验场,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合作态势大于竞争趋势。中国在APEC中具有较大的体量和能量,坚持代表APEC发展中经济体利益的立场和政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忽视美国利益的存在。美国错失巩固亚太外交良机,过在自身而非中国。美国主导的TPP虽然对中国的地区合作政策构成了挑战,但并不总是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在中美经济力量差距日益缩小的态势下,美国对中国可能获得地区合作主导权极为敏感,中国需对此高度重视。
10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落下帷幕,会议就一系列旨在促进地区合作的议题达成了多项共识。亚太地区整合机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此外,本届会议奥巴马的缺席以及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也增添了不少看点。
APEC着重经济内涵而非政治影响
一般来说, APEC以经济体而不是国家行为体作为成员身份标准,因此APEC峰会仅被称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样就仅仅突出APEC的经济内涵而非其政治影响。在东盟部分成员的要求下,APEC峰会强调协商一致的决策原则和自主自愿的行动纲领。为顺利推进APEC的工作,APEC峰会坚持建设性的态度,多谈容易或已经达成共识的议题和共同努力的方向,较少触及分歧和矛盾。主办方往往具有决定峰会主要议程的权利。总的来看,尽管参加APEC峰会的领导人并不负责拟定主题、起草方案和具体实施,但其实际意义往往大于象征意义。APEC峰会体现了各经济体参与地区合作的战略意志、领导决策与政策规划,也是各经济体经济政策的集中反映。APEC峰会通过的《领导人宣言》具有极强的承前启后性,集中表达了各成员对地区合作的关切与期待,影响着APEC机制延续和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本届APEC峰会延续了该机制的优先选择目标,如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持续和公平增长、互联互通、加强以世贸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等。作为亚太地区覆盖范围最广的合作机制,APEC中的7个成员为世界上排名前13位的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60%、世界贸易的50%以上。除了APEC峰会外,其间还举行了许多双边会谈,这是APEC峰会衍生的成果,也为其增添了更大魅力。
美倡导的TPP变数过大挑战严峻
APEC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都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框架。TPP脱胎于APEC,实质上是2006年APEC4个成员根据2001年中国APEC峰会“探路者”方式率先达成的一种经济合作倡议。自2010年美国开始主导这一进程后,TPP的成员目前已增至12个,谈判已进行19轮。从最初4国的倡议来看,TPP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的要求比APEC高,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原产地规则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甚至超越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准。然而,美国试图借助TPP谈判建立21世纪的贸易投资标准,重塑其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中的领导权,这预示着TPP谈判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TPP谈判内部充满了各种领域的多边和双边谈判,各成员都在为保护自己的产品寻求“例外”,将严重妨碍TPP在未来亚太地区结构中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北美自贸协议在1986年就签署了,但美国国会直到1992年才批准。美国希望TPP在今年底结束谈判的预期及其何时才能生效等都充满了极大变数。
对照来看,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严格来说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框架,但广义上讲,因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加入,也可算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框架。由于到目前为止,东盟和参与RCEP所有伙伴国都签署了自贸协议,有些已经实施,RCEP已具备良好的基础,且更具可操作性。RCEP预计谈判结束时间为2015年,和东盟建立共同体以及东盟新成员国落实与中国自贸协议的时间一致,具有更强的现实性。
奥巴马缺席的拐点意义不容忽视
奥巴马不是缺席APEC峰会的首位总统,然而作为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奥巴马出于外交和内政原因已连续缺席两届APEC峰会,不免会引起国际社会对其反复强调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强烈质疑。毕竟,国务卿克里不能替代其对本地区国家的国事访问,难免会引起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对奥巴马不守信的不满。按照议程,奥巴马明年将出席在中国举行的APEC峰会,如果再次缺席,后果将会更加严重。尽管克里表示美国不会动摇对亚太再平衡的承诺,但奥巴马缺席的拐点意义和长远意义仍不容忽视。总体上看,美国近年来由于国内重振经济方面效果不彰,对APEC的兴趣和信心都严重下降,而是将重点放在TPP谈判上。因此,奥巴马缺席将对APEC和TPP进程构成双重影响。从近年美国搅乱东亚合作进程来看,美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已经引起地区国家的警惕。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重安全轻经济的不协调性,并不符合亚太国家求和平、促稳定、谋发展的总体态势。
对此,中国需怀坦荡之心淡然处之,继续以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则规范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合作。亚太地区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试验场,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合作态势大于竞争趋势。中国在APEC中具有较大的体量和能量,坚持代表APEC发展中经济体利益的立场和政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忽视美国利益的存在。美国错失巩固亚太外交良机,过在自身而非中国。美国主导的TPP虽然对中国的地区合作政策构成了挑战,但并不总是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在中美经济力量差距日益缩小的态势下,美国对中国可能获得地区合作主导权极为敏感,中国需对此高度重视。
文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16日第5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