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研究成果 > 时评
时评 COMMENTARY
打造睦邻政策的升级版
2013-10-03
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对东南亚的首次访问集中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反映了中国睦邻政策的基本态势和发展倾向。
习近平主席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不仅是要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21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产生的连带效应,而是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自然产物。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多层次、多领域上都存在许多战略共识,将自2005年就已经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然,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与夯实上需要许多具体的行动计划加以充实和完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体现双边关系的升级,而表现了在许多具体问题进行协作,例如,政治上的相互理解、安全上的相互信任、经济上的相互补充、金融上的相互保障、文化上的相互交流等等。这些领域的合作在过去多年里已经通过双边或多边的方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要双方不懈的共同努力。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体现了中国与东盟的整体关系,或者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关系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典型反映。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建立于2003年,今年正好是10周年,双方正在酝酿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升级版,这可以说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升级版的预兆。相信在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推动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水到渠成。
从目前来看,中国已经与东盟10个成员中的一半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与一些国家达成了新的行动计划,双方在更多具体的问题上加强合作,努力在互利共赢规范指引下产生更为务实的成果。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具有了较为良好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中国与马来西亚尚未建立双边战略伙伴关系,但在中国与东盟未来升级版的框架下仍将稳健发展。
从本次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行程安排来看,双方都可以突出了合作的友好性质和务实特征。友好不仅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之上,而且反映了双方都感受到友好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气氛,而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务实不仅是友好的结果,而且体现了双方在实际工作中切实照顾对方的舒适度和敏感性,努力实现维护各自利益和共同利益的高度统一。
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进一步促进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可谓是中国深化与东盟关系的具体举措。这些与原先中国倡导建立的各领域的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将形成捆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机制性链条,并在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的具体行动中夯实双方在具体领域中的利益纽带
睦邻政策的升级版绝不是单边无偿付出而得不到回报。从目前来看,东盟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相互依赖程度更趋加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计划在2020年代建成发达经济体的宏图伟志必将进一步激发两国的发展潜力,对中国也是巨大的利好。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必然也将对其他东盟国家产生示范效应,为促进与中国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的和平发展,形成地区性的利益共同体。
安全和文化上领域的合作将成为中国睦邻政策升级版的新增长点。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存在着关于领土主权问题的争议,但并不是中国与东盟整体关系的全部。中国与马来西亚在南沙问题上存在领土分歧并没有影响双边关系的大局,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尽管不存在领土问题,但在渔场划分上存在分歧,但都没有影响双边紧密合作。近年来,中国通过双边和多边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不仅促进了共同安全,而且在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框架下举行多次联合军事演习,在合作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了相互信任。
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日前表示,“明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今后3至5年,中方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向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注资,用于深化人文合作。双方还要进一步发挥中国-东盟青年联谊会、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的积极作用。”这些必将奠定睦邻政策的文化基础。
中国“义利并举、见利思义、义重于利”的理念在东盟政策得到了切实的体现,也赢得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周边政策的肯定。中国的睦邻政策并不是一个单向道,而是互联互通的“立交桥”,不断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深化与暖化。这不仅是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共同利益与福祉,也是国际社会应该愿意看到的,并必须无条件地给予欢迎与支持。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