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9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同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SWP)联合举行视频会议,就“新冠疫情对全球(健康)治理的影响”、“新冠疫情对中欧关系和中美欧关系的影响”两大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上研院院长陈东晓和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所长Volker Perthes分别作了引导性发言并主持了两大议题的讨论。
关于“新冠疫情对全球(健康)治理的影响”,德方学者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是应对新冠疫情最具资格、最有能力的国际组织。在对世卫组织给予强烈支持的同时,也要思考应该如何改进和改革这一机构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还要为世卫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寻觅更多资金来源,使其发挥更多功能。中方学者提出,新冠疫情引起的公共卫生危机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以世卫组织为主要的国际治理机制,建立稳固高效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是应对各种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有力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改革世卫组织和另行发展新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机制之间,中德双方都认为,当务之急是应该改革和改善世卫组织,同时也应该促使各成员国认真执行世卫组织推出的应对策略,树立和巩固世卫组织在抗疫过程中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关于“新冠疫情对中欧关系和中美欧关系的影响”,中方学者分析认为,疫情并没有改变中美欧三大重要力量彼此关系的基本面,但疫前已经形成的发展态势更趋明显。美国对华的“防范+遏制”更趋全面化,而欧洲对中国继续维持“防范+合作”的基调。在疫情影响下,欧洲多国也出现了“追责论”、“索赔论”等不和谐音调。但不同于美国,这些论调并没有在政治领导层扩散和升级。德方提出,2020年中欧之间的既定外交议程不得不搁置,而美欧之间在疫情应对的举措、对待国际机构的态度等诸多方面出现了更大分歧。中美欧关系因为疫情的影响更加疏离。近期,欧盟提出了多项倡议,包括发起国际认捐大会、起草新冠疫情调查决议草案并提交世卫组织表决等,显示出欧盟希望在这场疫情中强化自身内部团结、外部独立的形象,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方晓、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张迎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处副处长张沛、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鲁传颖、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等参加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