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传统的地缘政治安全和公共卫生、能源、粮食、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对全球治理体系构成严重挑战。为了探讨在此背景下,城市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等非传统外交方式如何有效开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于2020年5月19日联合举办了“非传统安全挑战中的全球城市国际交往”在线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市对外友协、上海市外办、北京市外办等部门,以及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社科院、厦门大学、深圳市政府驻欧洲经贸办、爱尔眼科等机构的代表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对外友协会长沙海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间外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邓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进行了主题发言。

沙海林会长在发言中表示,这次疫情是突发的非传统安全事件,全球城市国际交往是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邓岚主任针对友城工作在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建议。陈东晓院长在发言中指出城市交往对非传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于宏源所长、上海市友协办公室黄品芳主任、外交学院熊炜教授主持了专题发言讨论,上海市友协副会长景莹对上海民间外交研究提出了创新发展思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俞新天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对未来非传统安全挑战下的城市民间外交研究提出了前瞻性建议。

本次研讨会围绕“全球治理中的民间外交”、“非传统安全挑战与城市对外交往”和“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的实践”三个议题进行发言与讨论交流。专家认为,近年来世界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全球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同时全球各领域“去中心化”趋势明显,在此背景下,全球城市国际交往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意义正不断凸显。同时,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复杂交织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体系性风险的频发,使得城市外交又不断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在国际城市作为全球化时代日益强大的社会政治单元,有能力作为主要平台促进全球社会层面的互动与理解。面对当下的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民间外交作为一种创新工具发挥了不可缺失的作用,多元行为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携手应对,共同推进全球共防共治。非传统安全挑战下的民间外交和城市合作不能局限于经济文化交流和象征性的双边结对,应该转向能够在应急管理、粮食、环境、扶贫、卫生等多元化的目标上与更多的城市进行网络化机制联动。当前民间外交机制比较分散和碎片化,缺乏效率和灵活性,需要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极端事件挑战,充分优化目前的城市民间外交资源配置,推进城市间的实质性、具体性、制度性和永续性的合作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