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切的共同挑战。自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出现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后,病毒传染的速度超出人们包括医学专家的预期。国内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政府采取的高强度防控疫情举措及其影响。这场疫情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场重大考验。而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行动又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这场抗疫成败的关键。
中国政府为什么要采取包括“隔离”武汉等高强度的措施?这些措施能发挥何种作用?中国政府和人民展现出何种能力抗击这次大规模的疫情?怎么看疫情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国际社会如何加强合作,共同抵御这场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围绕这些问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的专家团队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撰写了《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进展与前景》的评估报告。
本报告认为,根据目前疫情在中国国内的发展态势,尽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但是采取包括“隔离”武汉等重点区域的强力举措仍然是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否则中国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可能面临更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更重要的是,随着全国抗击疫情的应急体制的全面启动,中国人民和全社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意志正被充分动员起来,正形成中央政府集中指挥、地方政府坚决执行、全社会协同参与、积极贡献的全政府、全社会型态的抗击疫情的态势。
同时,报告认为,这场疫情正值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中国经济发生重大变化,无疑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包括世界经济产生多重冲击,尤其是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但是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韧性仍然非常强劲,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国际社会的共同支持下,一定能够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中国经济将在疫情后继续发挥出巨大的增长动力。
报告还指出,全球化时代,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内的全球传染病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当此重大挑战关口,国际社会尤其应当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正如WHO总干事谭德塞在1月30日会见记者时所言:“我们唯一能打败这场疫情的方法,在于所有国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终止疫情。我们需要事实,不需要恐慌;我们需要科学,不需要谎言;我们需要团结,而不是污名”。这也是上研院团队撰写这份报告的初衷。
陈东晓
2020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