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新闻聚焦 > 简讯
简讯 College News
“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中的民间外交:机遇、挑战和协同发展”座谈会在我院举行
2018/12/25   阅读:5093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服务上海民间外交与城市对外交往,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于12月25 日召开了“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中的民间外交:机遇、挑战和协同发展”座谈会。

    来自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业的民间外交践行者及全国友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全球转型和民间外交新时代、全球城市建设中的民间外交、科创中心和城市民间外交建设三个议题各抒己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群策分别致辞。

全球转型和民间外交新时代

    改革开放40年间,民间外交发挥了非常特殊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民间外交被赋予新的战略定位,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周鑫宇概括了转型时期,民间外交的新变化。他认为,随着时代变迁,民间外交主体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在结构上日益多元,与日俱增的对外交往需求,为民间外交提供了新的动力。除传统的旅游和商业活动需求外,当下,改善城市治理和社会组织“走出去”的需求较为强烈。新动力的出现,导致民间外交的方式从单项交流向双向互动转变,从双边的满足政府外交需求向多边的实现多方利益转变,从言辞说服向柔性地感染转变,从零敲碎打地开展活动向建立机制谋求持久发展转变,从单纯的人文交流向提供公共产品、有所贡献转变。

    关于民间外交的发展,全国友协民间外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新玉指出,坚持“四个自信”是做好民间外交工作的坚定基石,强调民间外交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调研,有的放矢,工作要到位,随时能补台。二是交往形式要与时俱新,讲求“时间”和“实效”,要用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开展交流。三是善于做那些中立乃至对我有成见的对象的工作。四是变革思维方式,善于聆听、善于博采众长。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俞新天建议,民间外交应顾及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可与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上海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媒体,尤其是网络和智能工具的运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所长刘波和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主任成键从操作层面,为民间外交建言献策。关于民间外交的两个重要载体,即节庆活动和国际会议,刘波认为,节庆活动应实现差异化发展、创新发展和协同发展,应增强民间性和市场化;举办国际会议应避免同质化,力图建立自己的平台和品牌,充分考虑参会人员的价值诉求,增强互动性和沟通性,提供具有消费价值的国际产品。成键以“世界城市日”为例,强调了平台在民间外交中的作用和交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城市建设中的民间外交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青少年和精英阶层是民间外交工作的重要对象,文化交流是民间外交的一大利器,应充分发挥民间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建议,通过挖掘人与人之间的共通点,如同一或相似区域的链接、相同或相似行业的链接、血缘或亲友的链接、相同或相似信仰的链接等,引发共鸣,充分使用民间外交资源。他提出,民间外交必须重视代际问题。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伍庆提出民间外交“四个中国”的概念,即中国生活、中国风格、中国知识和中国风景。通过在海外举办中国传统节庆活动,介绍中国民俗文化和现代生活;通过中国传统工艺和器物,展现中国风格和时尚;通过与海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完成最底层的知识构建,加深海外学者对中国的了解,并鼓励他们研究中国问题;通过展现中国村镇风貌,接触当地百姓,让国外民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和中国的百姓。他鼓励民间外交理论研究者走出书斋,成为民间外交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民间外交与全球传播和科创中心建设

    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加李认为,民间外交应把握好政府支持和其民间性的关系,以增强自身的可信度。民间外交在新时代应有所转变。一是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民间外交应从“看大处”向“看细节”转变,以满足人们对公平正义、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更高的需求。二是从“我”向“我们”转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以共赢的精神、更大的格局,发出中国声音,做出中国贡献。三是从与国际接轨向强调中西合璧转变。中国不仅是世界的,也是中国自己的。中国学习西方经验,并非为了成为它们的样子,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本民族的独特性,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季路德认为,民间外交实践已走在民间外交理论研究之前,建议以民间外交案例为基础,抽象提炼出民间外交理论反哺今后的民间外交实践。他强调“情”“理”在民间外交中的作用和平衡,并指出民间外交的国际性表明,民间外交的规律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它的本质还是外交。民间外交在讲求情感沟通的同时,也要注意讲规则、讲道理。他主张,在民间培育民间外交主体,逐步摆脱民间外交官强民弱的局面。

    俞新天强调,必须非常清晰、准确、充分地认识民间外交的新背景和新要求。例如,她判断,未来国际社会将面临一大挑战,即意识形态之争会上升。民间外交应做好准备,充分估计困难,思考应对之策,深化文化交流。又如,当下,如何读懂世界,读懂自身的变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民间外交应为介绍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积累新案例、探索新方法。再者,在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迅速崛起、能左右外交政策的情况下,民间外交应努力争取这一群体的支持,为中国外交打下坚实的基础。

    她认为,考虑到中国的区位,建议上海的民间外交在继续做好美欧日工作的同时,注重与日本、韩国、越南和印度的交往,为中国打好地区根基,夯实民意。她建议上海民间外交工作关注海外华人及开展海外活动的中国企业和社会组织这一群体。她指出,这一群体是民间外交潜在的宝贵资源。他们有开展民间外交的强烈愿望,有丰富的渠道和经验,但缺少组织、整合、提炼和共享。上海民间外交工作在团结、服务这一人群,积累他们开展国际活动的新案例、总结新经验方面可以有所作为。

    会上,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上海旅游节”、“欢乐春节”和海外旅游推介会为例,分享了文商旅结合,开展民间外交的成果和经验;市友协分享了上海市白玉兰奖日本联谊会以白玉兰奖为纽带,团结日本民间友好人士和团体,在中日关系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以民促官,以经促政,逐渐增加日本社会对华友好正能量的故事;市外办介绍了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初创成员在国际社会对我质疑的情况下,帮助上海开展经济社会建设及其成员单位在上海发展关键阶段给予智力支持和国际声援的事迹;上海老凤祥股份公司上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介绍了老凤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赢得海外市场的经历;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浙江省金华市外侨办分别介绍了青年汉学家项目和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案例;临港管委会详细介绍了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服务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情况;进博局论坛处分享了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民间外交功能的探索;东方网分享了其赴七国举办中国上海改革开放成就图片展的成功经验。

    会前,还举行了“上海民间外交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全国友协民间外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新玉、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群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的见证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巡视员景莹共同为“上海民间外交研究基地”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