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IITG)共同主办的“气候、水、能源的关系与南南合作”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
此次研讨会旨在加深对水、能源、气候三者纽带关系的理解,探索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进而促进包括中、印、孟三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并为今后此类型的南南合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与会专家在各个环节围绕气候、水、能源三者间的关系及各国在该领域的合作等议题展开了一天的研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和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IITG)教授安娜米卡·巴鲁阿致开幕辞。杨剑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关系地区未来发展,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作为地区人口大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如能源和水的短缺问题。亚洲国家之间、当地社区、商业团体以及科学和技术共同体在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计划和行动是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之一。此次会议可以成为探讨中国和南亚地区国家就如何建立气候、能源、水的纽带关系基础上的南南合作,明确各个国家自身的利益诉求,并就未来的合作行动发出倡议。安娜米卡·巴鲁阿指出这次研讨会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将不同的国家组织在一起,探讨各个国家的主张,并希望类似的平台可以促进各个国家政策沟通和学术交流,最终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在主旨演讲中,参与发言的三位专家分别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出发,讨论了各自在气候、水、能源关系中面临的挑战,指出地区国家共同面对来自气候变化、水灾害、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等挑战,分析了现有一些区域合作机制的优点和缺陷,指出应该建立更加有效地合作机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印度前首席能源秘书、世界银行南亚战略与地区合作顾问Ram Vinay Shahi 、孟加拉国BRAC大学教授、前孟加拉国驻印度高级特派员Tariq A Karim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IIS)秘书长杨易分别做了发言。海南亚太观察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戴磊做点评。
在上午的主题讨论中,各位专家在世界银行高级水经济学家坎德米博士的主持下,讨论了各国水利部门及能源部门的现状、各国水资源与能源之间的互动模式、各国水资源安全与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气候变化对各国水——能源关系的影响等问题。孟加拉国达卡市水模型研究所(IWM)执行主任马尔沃·侯赛因、印度理工学院鲁尔基分校水资源发展管理学院访问教授辛格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长、研究员于宏源分别作了发言。在听了上述三位发言后,开始进行圆桌讨论,现场互动频繁。随后山东大学环境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昕蕾作总结与评论。
第二阶段讨论在之前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当前各国的水、能源及气候三者间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前景。讨论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主持,与会代表讨论了各国间在水—能源关系议题上合作的必要性、风险、历史经验及解决机制的问题。孟加拉国BRAC大学访问学者、前孟加拉国驻印度高级特派员Tariq A Karim、印度阿萨姆邦前首席秘书朱泰什·科斯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宗义和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亚洲国际河流中心)助理教授王文玲分别发言,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亚洲国际河流中心)教授冯彦进行总结和评论。
研讨会第三部分是前景倡议与闭幕致辞。世界银行高级水经济学家坎德米博士与世界银行首席水资源专家威希特共同主持了主题为“前进之路”的讨论。与会专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倡议,认为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以及其他区域内国家应该加强和深化现有合作机制,加强对话和交流,明确自身利益诉求,加强政治互信,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建立协同研究项目,防范水污染和气候灾害等。闭幕式上于宏源研究员和安娜米卡·巴鲁阿副教授分别致闭幕词。双方均强调此次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感谢与会专家的参与和精彩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