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3-14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叙利亚问题的出路与前景”国际研讨会。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政府叙利亚问题特使解晓岩,英国政府叙利亚问题特使、外交部近东局局长马丁•隆登,法国叙利亚事务大使弗朗克•热莱,联合国秘书长叙利亚问题特使办公室政治事务主管罗伯特•丹,以及分别来自中国、埃及、伊朗、约旦、黎巴嫩、卡塔尔、沙特、叙利亚、土耳其、英国、美国等十余国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解晓岩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叙利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有识之士的群策群力。此次研讨会恰逢其时,在叙问题发展的关键阶段提供一个各抒己见、激扬思想、凝聚共识的机会。
解晓岩说,我们始终认为,政治解决是叙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叙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应当得到维护和尊重,叙国家的未来应由叙人民自主决定,联合国应在叙问题上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中方呼吁叙有关各方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254号决议等共识精神,通过包容性的政治对话,找到符合叙实际、兼顾各方关切的解决方案。
解晓岩表示,中方推动叙问题解决的努力从未停歇。从叙危机一开始,中方就同有关各方保持接触,劝和促谈。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促和会议,并与各方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向叙人民提供援助的队伍中,中国也从未缺席,向叙人民包括境外难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解晓岩说,下阶段,中方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同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就劝和促谈深入做各方工作。二是继续支持联合国的斡旋主渠道作用和联合国秘书长叙问题特使的斡旋努力。三是继续积极参与日内瓦和谈、叙国际支持小组等促和机制,支持一切有利于推动叙问题政治解决并为各方所接受的促和倡议。四是继续向叙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五是以适当方式支持叙重建进程。
陈东晓院长作闭幕总结,他认为,大部分与会代表都指出,叙利亚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上,军事解决不了叙利亚问题。其次,叙利亚问题还是最主要靠叙利亚人民自己来解决,不能由外来势力越俎代庖。再者,在政治解决的共识中应坚持联合国的主渠道作用,必须维护叙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叙人民的意愿。此外,陈东晓认为,叙利亚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叙利亚危机的地区化和国际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更需要国际社会一起来应对。
研讨会分为三个议题,分别讨论“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出路”“影响叙利亚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国际社会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作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主持开幕式,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致辞。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张峰主持闭幕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对会议进行总结。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朱威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研究员李伟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董漫远、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光等中方学者与各国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进行专题研讨。
研讨会后,解晓岩特使和上海国研院叶青院长助理接受中外媒体采访。解晓岩认为会议在叙利亚问题发展的关键阶段举行,各国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看法都很有启发性。当前叙局势进入新的重要阶段,国际社会应保持信心和定力、本着对叙人民和历史负责的精神,推动叙问题解决不断取得进展。在叙问题上,中方没有私利,只有公心。
叶青代表两家主办方向媒体介绍了会议的筹办来由和主要成果。他表示,两家主办单位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能举办这样一场研讨会本身就是一大成功,这在国内外都可谓是一项创举,而且会议成果远超预期。上海国研院作为全球知名的智库,不仅是思想库,还是行动库,在全球重大问题上,应体现出中国智库的担当。主办方愿意延续这一良好态势,探索将此会议机制化的可能性。
外交部及部分媒体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上观新闻:中国叙问题特使解晓岩:破解叙利亚难题,越来越多中东国家寄望中国
新民晚报:为解决叙利亚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特使解晓岩:我们没有私利只怀公心
外交部:中国政府叙利亚问题特使解晓岩出席叙利亚问题国际研讨会
新华网:“叙利亚问题的出路与前景”国际研讨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