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7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迈向新时代的中国民间外交”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秘书长李希奎致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俞新天做主旨发言。上海市外办主任、上海市友协会长张小松做总结发言。
来自江苏省、福建省、陕西省、云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5个省、自治区的友协领导,天使妈妈慈善基金会、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等非政府组织负责人,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非洲)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所属机构民间外交的实践。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常务副总干事何昌垂,联合国南南局前局长周一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中心主任周鑫宇,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冯玉军,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等学者做专题评论。
陈东晓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外交的使命、中国外交和民间外交的体制机制均发生了深刻变迁。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和民间外交均需要新的坐标和新的规划。
李希奎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民间外交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他认为,新时代的民间外交应紧扣十二个字,即“抓统筹、保本色、降重心、补短板”。
俞新天主任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应高度重视各国中产阶级在新时代民间外交中的作用,但同时也应充分预见中产阶级对社会动荡的影响,防范民粹主义等副作用;应充分预见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将面临国际社会的认同危机,要防止从“领头羊变成替罪羊”;民间外交体制机制应顺应新时代,如形成有层次、网络型的领导方式,重在为民间外交搭建平台。
与会代表结合民间外交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新时代民间外交的使命、挑战、主客体、路径等作了充分而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