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e News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布2011年年度报告
2016/09/10   阅读:1434

 
院 长 致 辞
杨洁勉
        2011年,我们告别了难忘的上海世博会,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华诞,也迎来了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院围绕提升“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上海转型发展”能力建设这一主轴,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库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一方面,我院主动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深化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研究,为中国拓展全方位外交积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我院根据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需要,继续为提升上海新时期国际影响力和对外开放能力提供智力支撑,为后世博阶段上海国际化发展这一鸿篇巨制谋篇布局。
        2011年,国际形势的发展更加复杂多变。国际力量对比总体“东升西降”的趋势未变,但是,西方在全球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主导地位没有根本逆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重新调整战略布局,有退有进,力图在国际秩序重塑进程中维护其传统优势地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发达国家深陷经济衰退和治理困境:欧债危机呈现复杂化和多重化的趋势,不但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亦深刻影响欧盟一体化的演化进程;美国经济不稳定复苏态势依然,经济结构性难题短期内难以破解,国内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的现象进一步加剧。在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呈现“危机推动、热点主导”的特征,全球经济治理的应急性特征超越了其战略性诉求。全球经济治理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都处在转型和调整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而言,全球层面的经济治理战略性要求在上升,区域层面的经济治理复杂性特征日益凸显,国家层面的经济治理呈现更多的特殊性。2011年,全球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从年初北非地区开始,以各国权势集团为抗争对象的群众性社会运动不仅对发展中国家而且也对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冲击。北非西亚地区的动荡极大改变了中东伊斯兰地区的政治和地缘战略版图,并对大国关系造成持续的影响。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外交积极有所作为,为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维护全球和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的发展顺应了国际体系转型的大势,推动了国际关系多极化、民主化的发展。但是在迎接历史机遇的同时,中国也将面临内外矛盾和困难的叠加挑战。中国外交面对西方国家的压制、周边国家的疑虑和发展中国家的期待,需要努力实现从弱国外交的心态向大国甚至是强国外交心态的转型;思维需要从传统国家外交向新型大国外交转型;视野需要从地区国家向全球国家转型,变被动应对为更主动运筹,及早出台中长期的全球、地区和议题战略,尽快完成从解读他国战略报告向发表本国战略报告的过渡,在全球战略的框架下形成亚大地区战略、能源和资源问题战略、海洋问题战略等。中国还需要在总结自身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世界相互学习中,积极参与全球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塑造,向世界贡献中华智慧。
        2011年,我院突出自身特色,以科研为抓手,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撰写专著、征文比赛、主题图片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我院围绕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打造科研特色。在吸取参与世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地方大外事发展的平台。2011年,我院苦练内功,进一步深化机制改革,落实10年发展规划,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
        2012年,我院的改革将进入攻坚阶段。我院将根据国家、上海和院自身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落实院、所、中心的三年阶段发展目标,努力提升“两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突出本院研究特色,加强队伍培养,弘扬“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上海核心价值观,落实“精业求新,爱国济世”的院训,加强院文化建设,争取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值此岁末年初,我们以感恩的心情告别2011年,感谢大家一年来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展望2012年,我们热切期待老友新知的关注和鼓励,让我们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迎接新年的到来。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