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e News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2016/09/10   阅读:2711
      

 
image
图片说明:韩正市长出席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院建院50周年庆。(摄影:陈正宝)
image
图片说明:韩正市长出席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院建院50周年庆。(摄影:陈正宝)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今天上午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前国务委员唐家璇等发来贺信或题词。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会议并致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为该院老同志代表颁发纪念章。市政协主席冯国勤为华明之、沈安娜图书捐款纪念牌揭幕。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丁薛祥,副市长唐登杰出席会议。
  
  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外交部、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等中央部委以及30余家海内外知名学术机构致函祝贺。
  
  韩正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他说,50年前,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关怀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特别艰难的历史条件下起步,开创了本市国际问题研究的先河。50年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秉持“精业求新,爱国济世”的精神,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战略和上海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智库的独特优势,硕果累累、人才辈出。
  
  韩正希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加强对国家外交战略的前瞻性研究,扩大对国际化条件下各种公共政策的研究,提供更多有理论深度和战略高度的研究成果和调研精品,更好地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服务,更好地为上海改革发展服务。
  
  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分别致辞。
  
  会前,市领导会见了该院老同志和家属代表,并参观建院50周年历史回顾展。会后,来自国内20余家智库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外交新格局和中国智库新展望”的中国智库高峰论坛。 

 
 
附:韩正市长、杨洁勉院长、青年研究人员代表赵隆发言稿
 
image
 

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50周年
庆典大会上的致辞
上海市市长 韩正
2010年7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五十华诞。首先,我谨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全体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参加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50年前,在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关怀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特别艰难的历史条件下起步,开创了本市国际问题研究的先河。50年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秉持“精业求新,爱国济世”的精神,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战略和上海现代化建设,发挥了智库的独特优势,硕果累累、人才辈出。
   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入新一轮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中国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挑战,外交领域的新情况层出不穷。同时,上海已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研究内容,是摆在每一位社会科学研究者面前的重要历史任务,也是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希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继续加强对国家外交战略的前瞻性研究,扩大国际化条件下各种公共政策的研究,提供更多有理论深度和战略高度的研究成果和调研精品,更好地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服务,更好地为上海改革发展服务。
   期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进一步发挥智库在公共外交中的独特功能,用学识和智慧,引导国际同行对中国的观点、主张产生更大的兴趣、形成正确的认知,为塑造和平发展的外部舆论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相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会站在新起点,发扬优良传统,努力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取得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努力成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智库。
谢谢大家!
 
 

image

风雨五十年,辉煌新世纪
 
杨洁勉院长2010年7月24日在院庆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韩正市长,尊敬的刘云耕主任,尊敬的冯国勤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亲爱的各位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衷心感谢各位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和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本院的50华诞。
   新中国面临国内外严峻挑战的1960年,在毛泽东和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心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前身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得以诞生,成为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生力军。同时我们深切怀念已故的本院初创期间的老领导——首任所长金仲华、副所长刘思慕和华明之,感谢他们对本院成立和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新中国面临国际形势嬗变的1969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部署下,中国外交内排“文革”干扰、外保国家安全,终于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批遭迫害和被下放专家学者在“国际组”的名义下开始集结重组,归属关系从宣传口转为外事口。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国际组”的同志们为打破中美和中日关系的坚冰做出了贡献,并开始探索在当时条件下进行国际问题研究的方式和途径。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正式重建,明确归口于上海市外事系统。重建后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以及市领导的关心爱护,江泽民同志亲自为我们的出版物《国际展望》题写了刊名。在全体同志们的努力下,我们在学术研究、战略和政策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智库。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2008年,经上海市委和市府批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吴邦国委员长亲笔题写院名予以鼓励。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2009年,我们迁入新址,并以崭新的姿态投入迎世博和办世博的工作之中。
   当我们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开启新历程之时,我们向始终关心本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向为中国外交事业和上海发展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向为在本院各个阶段做出贡献的所有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50年来,在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外办和外交部的指导下,在中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外办的直接支持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总体外交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二轨”外交、舆论引导、大众教育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硕果累累,先后名列全国和全球十大智库,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重要智库。
   在新的世纪,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道远。
   我们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高潮之中。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强国的道路上,上海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我们更要以自己的专业学识在营造有利国际环境、借鉴各国经验、介绍中国情况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国际问题研究工作者,我们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政策研究,努力繁荣国家社会科学,积极创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促进中国在软硬实力方面的同步和协调增长。
   我们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身受国家重托,是涉台“二轨”外交的重要单位,也是国家和上海对台工作的重要研究单位。作为智库,本院要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中积极探索,与港澳同胞一道丰富和完善“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与台湾同胞一起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在全球化、区域化日益深入发展的时代对和平统一问题做出更大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我们要在大变化、大调整的国际环境里坚定有力地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和合作。当前,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更加显著,中国正在国际体系改革和地区合作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夯实理论和学术基础,深入研究重大的国际问题,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积极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且加入到中国向世界提供思想公共产品的队伍之中,在未来10年成为世界一流智库。
为此,我们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为国家利益服务,坚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同步前进。我们的口号是: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加强管理;以人为本,以用为本;追求卓越,永远奋斗!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回忆过去,我们壮怀激烈;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作为智库,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我们的取之不尽的智慧源泉,五百年的近现代世界思维是我们的攻玉之石,五十年的光荣院史是我们特有的财富。我们深信,在中央和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在市外办的指导下,在全体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一定能在今后的岁月里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成绩。
谢谢大家!
 

image
 
国研院青年代表在院庆5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稿
赵隆
2010年7月24日
 
   尊敬的韩正市长、刘云耕主任、冯国勤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骄阳似火的时节,我们相聚在这里,热烈庆祝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50华诞。作为青年代表,此时此刻站在讲台前的我倍感荣幸。
   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国研院经过一代又一代前辈们的不懈努力,在学术研究、建言献策等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成果斐然。
   时光荏苒,国研院走过50年光辉历程的同时,我也在这里开始了自己人生旅途的新征程。四年前,当我踌躇满志地从海外求学归来,走进巨鹿路上那条幽静的里弄时,心中充满着忐忑与好奇。时至今日,第一次参与外事接待,组办国际会议时的懵懂,首次撰写内参、发表文章时的青涩历历在目。从研究室到学术室,自一楼至六楼,四年间,我不但完成了“校门”到“院门”的人生跨越,经历了“青年海归”到“中共党员”的身份转变,更实现了“自我中心”到“集体荣誉”的观念蜕变。“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国研院前辈们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和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不但成为我学术上逐梦的准则,更是理想上立志的标杆。
   诚然,青年一代在辉煌院史的面前显得渺小,但在有限的经历中我们同样见证了国研院的一次次腾飞。“改院建所,搬迁新址,智库建设,服务世博”,不断取得的新成绩与新突破激励着我们前行。
   “居田林,忆巨鹿”。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所有青年同志,向50年来孜孜不倦地支持我院发展的领导、前辈和同事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相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外办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定能为国研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下一个远大目标努力奋斗,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我们的青春!
谢谢大家!

相关媒体报道:
东方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举行
http://sh.eastday.com/qtmt/20100724/u1a778067.html

新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庆五十周年
http://news.sina.com.cn/c/2010-07-24/125617857367s.shtml
网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举行(组图)
http://news.163.com/10/0724/18/6CCK2B6A00014AEE.html
新民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院50周年
http://sh.xinmin.cn/shizheng/2010/07/24/5939089.html
人民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喜庆建院50周年
http://tv.people.com.cn/GB/150716/157462/157463/12240198.html
解放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庆五十周年
http://www.jfdaily.com/a/1281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