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e News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布2009年年度报告
2016/09/10   阅读:1451

院长致辞
      
      2009年的国际社会与中国气氛冷热迥然: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性问题的冲击,国际社会不得不肃然应对;与之相对,中国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上海热火朝天筹备2010世博会。我院也紧紧抓住国家发展的大好机遇,喜迁新址并推动研究再上新的台阶。在这国盛院兴的时刻,我院正式迎来建院以来的第一份年度报告。

      2009年是延续与变革之年:一方面,它延续了新世纪以来全球性领域问题主导国际议程的趋势,以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反恐及核不扩散问题为代表的全球性领域问题是2009年最为重要的议题;同时,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体系和结构的调整趋势仍在继续,全球化趋势得到巩固,,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另一方面,2009年见证了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性危机时加强合作的同时,围绕国际金融和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改革和构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在这国际体系和结构从“变革”转向“构建”的进程中,国际金融乃至经济新秩序的雏形正在形成之中,全球气候治理架构也初步显现,更多有关国际领域性和功能性问题的治理倡议迅速涌现。        
      2009年也是改革与构建之年:在国际社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运筹后危机机制的进程中,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分化出四种国际力量:得势群体、守势群体、失势群体和弱势/无势群体;这一分化导致各战略力量的重新排列组合,正改变着二战后和冷战后的国际力量互动关系类型。2009年是美国奥巴马上台“新政”元年,霸权大国、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都利用这一时机提出各种战略理念和目标,希望提升国际战略地位,巩固战略利益。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没有导致全球化趋势放缓,一些重要地区和跨地区组织,如欧盟和亚太,正在重新调整和建构。国际社会正在反思和重构领域和热点问题的观念、机制和途径,发展中国家也在差异中寻求新的合作理念和基础。
      国际战略态势的快节奏变化,为中国带来更大的战略腾挪空间和更多的战略手段。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中国模式”日益显现出其优越性和吸引力,中国也日益回馈国际社会。2009年,中国积极参加二十国集团、联合国、东盟等全球和地区层次的多边外交,为国际体系的重组与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被看好,上海市也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10年世博会的筹办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明年必将呈现给世界一个成功而精彩的世博会。
      2009年,我院在庆国庆、迎世博的同时,在“平稳搬迁、无缝对接”的基础上继续夯实我院研究基础,提升了学术影响,与国内外政府和研究机构的联系更加深入和广泛。我院围绕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组织了一些列重大课题研究,召开了19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接待了700余国际友人;我院还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工作,承担“世界百位名人谈世博”动员工作和世博会《上海宣言》起草工作;同时,我院还启动了一系列院内骨干和青年课题,引进各方面人才,加大了研究生培养的力度。
      2010年是上海世博年,同时也是我院成立五十周年。我院将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上海世博会的承办中,同时回顾我院过去50年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设计我院更为长远的发展战略。
      让我们期待,2010年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更美好;也感谢您一如既往的关注和参与。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