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哥本哈根会议评估与中国碳外交发展”研讨会
哥根本哈根会议评估与中国碳外交发展研讨会
2010年3月14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哥根本哈根会议评估与中国碳外交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系杨洁勉院长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体系改组与规范重建:中国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对策研究”系列会议之一。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所所长潘家华、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巢清尘等20位专家学者与会。
一、会议承办单位
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时间:2010年3月14日8:30-12:20
地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田林路195弄15号,靠近桂箐路)
二、会议背景文件
本次会议是“体系改组与规范重建:中国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会议,课题首席专家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杨洁勉院长。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之后,气候变化谈判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变化之一是发展中国家阵营碎片化,随着发展中国家发展程度和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谈判阵营的立场差异和分歧逐渐扩大。变化之二是发达国家阵营的碎片化。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代表的伞形联盟与欧盟在气候变化的认识、应对的方法、国际合作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等诸方面立场的固有差异仍未解决,新的矛盾增多。变化之三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互动模式发生变化。以往从气候变化谈判启动以来,发展中国家阵营一起以“77国集团加中国”的模式参与谈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历史责任、资金与技术转让等问题进行激烈博弈,至今这种谈判互动模式在形式上仍得以保持,但是随着气候变化谈判行为体的要求、诉求、谈判目标、立场差异日趋增多,新的互动模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发展。变化之四是参与谈判的各国力量和影响力都在上升,总体表现特征是:参与气候变化国际格局博弈的国家行为体日益增多,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发达国家影响力有所削弱。在气候变化格局出现复杂变化的情势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和官员参与评估和预测哥本哈根进程,并对中国的气候外交提出政策建议。
首先在评估哥本哈根谈判方面,会议将集中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哥本哈根会议取得了哪些突破?存在哪些不足?二是如何评价美国、欧盟、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基础四国)等在此次峰会上的表现和得失?
其次将通过以下讨论来预测后哥本哈根进程走向: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格局将如何发展?何时可达成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否需要将京都议定书下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的谈判和公约下长期目标的谈判“双轨”并轨?是否平等公开共识还是多数原则抑或大国主导?是坚持联合国主渠道还是另辟蹊径?联合国如何继续发挥在气候变化国际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协调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在充分评估和预测哥本哈根进程的基础上,将重点研讨中国的气候外交政策,主要问题有:中国在此次会议上表现如何?收获如何?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中国应该做些什么?中国在此次会议上有什么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中美碳外交对多边机制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中美碳外交与经贸外交的共进?等问题。
三、会议议程
时 间
议 程
8:30- 8:40
开幕
主 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中心副主任 于宏源
领导致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杨洁勉院长
8:40– 9:20
主题报告一:“哥本哈根是中点不是终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每人20分钟)
主讲嘉宾:外交部气候变化大使 于庆泰
9:20-9:40
评论人:(每人5分钟)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中心主任 张海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长叶江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研究员 周剑
9:40-10:30
自由讨论:
10:30-10:40
茶歇和自由交流
10:40-11:20
主题报告二:后哥本哈根时代的中国碳外交战略(每人20分钟)
主 持:上海发改委资源环境处处长 倪前龙
主讲嘉宾: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巢清尘
11:20-11:40
评论人:(每人5分钟)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中心主任 周冯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中心副主任 于宏源
11:40-12:10
自由讨论:
12:10-12:20
闭幕总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杨洁勉院长
四、参会人员
院外与会嘉宾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所所长潘家华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巢清尘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形势分析处副处长姜学斌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中心主任 张海滨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副研究员 周剑
上海发改委资源环境处处长倪前龙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中心主任 周冯琦
上海气候中心副主任谈建国
上海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田展
院内与会嘉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杨洁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长叶江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科研外事处处长叶青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比较研究所副所长张海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中心副主任 于宏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比较研究所所长助理叶玉
2016/09/10 阅读:1712
哥根本哈根会议评估与中国碳外交发展研讨会
2010年3月14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哥根本哈根会议评估与中国碳外交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系杨洁勉院长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体系改组与规范重建:中国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对策研究”系列会议之一。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所所长潘家华、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巢清尘等20位专家学者与会。
会议主要就哥本哈根协议的回顾和展望,以及后哥本哈根时代的中国碳外交战略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对哥本哈根取得的阶段性积极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提出要对后哥本哈根时代气候谈判的长期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等问题进行清醒认识,并对中国的应对战略提出了不少积极地建议。


一、会议承办单位
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时间:2010年3月14日8:30-12:20
地点: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田林路195弄15号,靠近桂箐路)
二、会议背景文件
本次会议是“体系改组与规范重建:中国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会议,课题首席专家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杨洁勉院长。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之后,气候变化谈判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变化之一是发展中国家阵营碎片化,随着发展中国家发展程度和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谈判阵营的立场差异和分歧逐渐扩大。变化之二是发达国家阵营的碎片化。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代表的伞形联盟与欧盟在气候变化的认识、应对的方法、国际合作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等诸方面立场的固有差异仍未解决,新的矛盾增多。变化之三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互动模式发生变化。以往从气候变化谈判启动以来,发展中国家阵营一起以“77国集团加中国”的模式参与谈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历史责任、资金与技术转让等问题进行激烈博弈,至今这种谈判互动模式在形式上仍得以保持,但是随着气候变化谈判行为体的要求、诉求、谈判目标、立场差异日趋增多,新的互动模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发展。变化之四是参与谈判的各国力量和影响力都在上升,总体表现特征是:参与气候变化国际格局博弈的国家行为体日益增多,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发达国家影响力有所削弱。在气候变化格局出现复杂变化的情势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和官员参与评估和预测哥本哈根进程,并对中国的气候外交提出政策建议。
首先在评估哥本哈根谈判方面,会议将集中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哥本哈根会议取得了哪些突破?存在哪些不足?二是如何评价美国、欧盟、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基础四国)等在此次峰会上的表现和得失?
其次将通过以下讨论来预测后哥本哈根进程走向: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格局将如何发展?何时可达成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否需要将京都议定书下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的谈判和公约下长期目标的谈判“双轨”并轨?是否平等公开共识还是多数原则抑或大国主导?是坚持联合国主渠道还是另辟蹊径?联合国如何继续发挥在气候变化国际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协调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在充分评估和预测哥本哈根进程的基础上,将重点研讨中国的气候外交政策,主要问题有:中国在此次会议上表现如何?收获如何?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中国应该做些什么?中国在此次会议上有什么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中美碳外交对多边机制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中美碳外交与经贸外交的共进?等问题。
三、会议议程
时 间
议 程
8:30- 8:40
开幕
主 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中心副主任 于宏源
领导致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杨洁勉院长
8:40– 9:20
主题报告一:“哥本哈根是中点不是终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每人20分钟)
主讲嘉宾:外交部气候变化大使 于庆泰
9:20-9:40
评论人:(每人5分钟)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中心主任 张海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长叶江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研究员 周剑
9:40-10:30
自由讨论:
10:30-10:40
茶歇和自由交流
10:40-11:20
主题报告二:后哥本哈根时代的中国碳外交战略(每人20分钟)
主 持:上海发改委资源环境处处长 倪前龙
主讲嘉宾: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巢清尘
11:20-11:40
评论人:(每人5分钟)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中心主任 周冯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中心副主任 于宏源
11:40-12:10
自由讨论:
12:10-12:20
闭幕总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杨洁勉院长
四、参会人员
院外与会嘉宾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何建坤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所所长潘家华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巢清尘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形势分析处副处长姜学斌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中心主任 张海滨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副研究员 周剑
上海发改委资源环境处处长倪前龙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中心主任 周冯琦
上海气候中心副主任谈建国
上海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田展
院内与会嘉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杨洁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长叶江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科研外事处处长叶青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比较研究所副所长张海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中心副主任 于宏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比较研究所所长助理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