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G20机制化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研讨会
2016/09/10 阅读:1427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50周年院庆系列会议之一——“G20机制化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研讨会今天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商务部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财政部国际司、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香港金融管理局研究部、上海金融办公室、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浦东美国研究中心、天大研究院(香港)、中国银行(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围绕G20机制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新趋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三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学者对于G20的认识分歧较大。有人认为,G20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关系长期变化的结果,表明国际秩序进入了一个大的变动时期。G20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舞台,中国应努力推动G20的机制化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最重要的全球治理机制。也有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G20是美国为了分担国际责任、强化其地位而组成的一个俱乐部,其有效性不足。对于G20的前景,与会学者认为,通过今年的两次会议,我们将会看出G20与G7之间的关系,这将决定G20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
与会学者对于G20的认识分歧较大。有人认为,G20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关系长期变化的结果,表明国际秩序进入了一个大的变动时期。G20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舞台,中国应努力推动G20的机制化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最重要的全球治理机制。也有的学者认为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G20是美国为了分担国际责任、强化其地位而组成的一个俱乐部,其有效性不足。对于G20的前景,与会学者认为,通过今年的两次会议,我们将会看出G20与G7之间的关系,这将决定G20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
对于东亚区域合作,与会者认为现在东亚区域合作面临内忧外患,东亚自由贸易区问题已被政治化,进展艰难;而美国、印度等国也要参与,使问题更加复杂。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与会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存在较大分歧,一些学者认为不存在人民币国际化,只能说是人民币的跨境使用。由于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与会学者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问题上意见高度一致,大家认为为早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必须加快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进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是在岸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和香港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