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上海国研杯”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新问题、新思维、新战略征文
第二届“上海国研杯”
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新问题、新思维、新战略
征文获奖人员名单
青年研究人员组:
一等奖(5000元):
沈逸(复旦大学)
二等奖(3000元):
阙天舒(华东政法大学)祁怀高(复旦大学) 张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三等奖(2000元):
张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钮松(上海外国语大学) 鲁传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章远(华东政法大学) 蔡亮、宋黎磊(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
博士研究生组:
一等奖(4000元):
李华(复旦大学)
二等奖(2500元):
李昕(上海外国语大学) 徐步华(上海交通大学) 赵纪周(上海交通大学)
三等奖(1500元):
许涛(同济大学) 马建英(复旦大学) 赵隆(华东师范大学)
顾强(华东师范大学) 唐慧云(华东师范大学)
鼓励奖(800元):
娜丝佳(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组:
一等奖(3000元):
丁江伟(上海社会科学院)
二等奖(2000元):
王九思(上海外国语大学) 邹应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黄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三等奖(1000元):
单书波(上海师范大学) 易青华、许立(上海外国语大学) 刘会宝(华东师范大学) 吴明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冯阳希(同济大学)
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各种全球性问题凸显,全球治理机制的能力“赤字”加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要求与期待日增。中国建设性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与中国的发展战略、安全战略日益紧密联系起来。如何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变被动为主动,化应对为塑造,是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时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全面落实胡锦涛主席有关“四力”建设的重要指示,推动本市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高校国际关系相关专业青年才俊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术后备力量,助推上海国际关系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文汇报》将联合举办“上海国研杯”论文征集和评奖活动。
征文主题:“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新问题、新思维、新战略”,应征论文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入讨论:
(1)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的理论探讨:中国应当如何利用当前有利的时机,更为积极和全面地参与到各类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中去;在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如何塑造未来相关的国际规范与规则;在参与各种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何利用累积效应,促使国际体系的重组与规范的重建朝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2)传统安全的非传统化与中国角色:当前传统安全的发展有何新特征;传统安全非传统化的可能国际政治后果是什么;各种解决传统安全的机制与平台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改革压力与挑战;中国如何应对传统安全的非传统化,及对相应国际机制的改革应当作何贡献。
(3)中国与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如何在有效推进国际金融、经济体系的改革的同时,既照顾中小国家的核心关切,也维持与新兴大国的良好合作关系;应当设计何种机制,保证危机之后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能保持现有的良好势头。
(4)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作用:气候变化问题缘何会突然如此热,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是什么;中国如何应对。
(5)全球性问题发展趋势与中国应对:在非传统安全重要性日益上升的情况下,未来全球性问题将会如何发展;这些新发展的国际政治意义是什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征文要求:(1)紧扣征文主题,学术规范严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创新性。(2)未公开发表,以6000-10000字为宜,随附英文论文题目和500字中文提要。(3)引文和史料以页下注形式注明,参考文献置于文末。(4)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提交论文Word文档。
征文对象:本市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高校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相关专业青年研究人员(35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均可参加此次征文。
日程安排:自即日起至2010年4月15日止为征文有效期。2010年5月中旬将召开获奖论文颁奖仪式暨“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新问题、新思维、新战略”青年学术研讨会。主办方在会后将选择优秀论文结集出版。
奖项设置:本次征文活动设青年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三个组别,一等奖各1名,奖金分别为5000元、4000元、3000元;二等奖各3名,奖金分别为3000元、2500元、2000元;三等奖各5名,奖金分别为2000元、1500元、1000元;鼓励奖若干名。
本次征文活动设学术委员会负责优秀论文的评比工作。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按姓氏笔画):
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古小松(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威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肖宪(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范军(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敏凯(同济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俞正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胡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俞新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倪世雄(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秦亚青(外交学院副院长)、徐雪飞(《文汇报》国际部主任)、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崔立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周洪钧(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樊勇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潘光(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明棋(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希望符合条件的广大国际关系及相关专业青年研究人员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踊跃投稿。来稿请注明征文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寄至:
刘欣 王伟华
电话:54614900-8331 电话:54614900-8210
传真:64850100 传真:64850100
Email:liuxin@siis.org.cn Email:whwang@siis.org.cn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文汇报》
二O一O年一月二十日
2016/09/10 阅读:1853
6月17日,“上海国研杯——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征文颁奖仪式暨第七届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青年学者论坛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杨洁勉致开幕词。来自本市1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上海国研杯”征文活动由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文汇报共同主办,旨在为本市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学术思想、提高科研能力和构建学术网络的平台。本次征文活动从青年学者的视角探讨了一个新生却日趋重要的全球治理问题,即中国作为新兴全球大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征文活动共收到71篇应征论文。通过严格的匿名评审,28篇论文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青年研究人员组、博士研究生组和硕士研究生组的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
颁奖仪式后,与会青年学者围绕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研讨,加深了青年学者对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复杂性的认知,提升了把握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利益的能力。
“上海国研杯”征文活动由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文汇报共同主办,旨在为本市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学术思想、提高科研能力和构建学术网络的平台。本次征文活动从青年学者的视角探讨了一个新生却日趋重要的全球治理问题,即中国作为新兴全球大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征文活动共收到71篇应征论文。通过严格的匿名评审,28篇论文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青年研究人员组、博士研究生组和硕士研究生组的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
颁奖仪式后,与会青年学者围绕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研讨,加深了青年学者对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复杂性的认知,提升了把握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利益的能力。





第二届“上海国研杯”
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新问题、新思维、新战略
征文获奖人员名单
青年研究人员组:
一等奖(5000元):
沈逸(复旦大学)
二等奖(3000元):
阙天舒(华东政法大学)祁怀高(复旦大学) 张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三等奖(2000元):
张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钮松(上海外国语大学) 鲁传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章远(华东政法大学) 蔡亮、宋黎磊(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
博士研究生组:
一等奖(4000元):
李华(复旦大学)
二等奖(2500元):
李昕(上海外国语大学) 徐步华(上海交通大学) 赵纪周(上海交通大学)
三等奖(1500元):
许涛(同济大学) 马建英(复旦大学) 赵隆(华东师范大学)
顾强(华东师范大学) 唐慧云(华东师范大学)
鼓励奖(800元):
娜丝佳(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组:
一等奖(3000元):
丁江伟(上海社会科学院)
二等奖(2000元):
王九思(上海外国语大学) 邹应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黄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三等奖(1000元):
单书波(上海师范大学) 易青华、许立(上海外国语大学) 刘会宝(华东师范大学) 吴明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冯阳希(同济大学)
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各种全球性问题凸显,全球治理机制的能力“赤字”加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要求与期待日增。中国建设性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与中国的发展战略、安全战略日益紧密联系起来。如何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变被动为主动,化应对为塑造,是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时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全面落实胡锦涛主席有关“四力”建设的重要指示,推动本市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高校国际关系相关专业青年才俊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术后备力量,助推上海国际关系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文汇报》将联合举办“上海国研杯”论文征集和评奖活动。
征文主题:“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新问题、新思维、新战略”,应征论文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入讨论:
(1)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的理论探讨:中国应当如何利用当前有利的时机,更为积极和全面地参与到各类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中去;在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如何塑造未来相关的国际规范与规则;在参与各种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何利用累积效应,促使国际体系的重组与规范的重建朝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2)传统安全的非传统化与中国角色:当前传统安全的发展有何新特征;传统安全非传统化的可能国际政治后果是什么;各种解决传统安全的机制与平台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改革压力与挑战;中国如何应对传统安全的非传统化,及对相应国际机制的改革应当作何贡献。
(3)中国与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如何在有效推进国际金融、经济体系的改革的同时,既照顾中小国家的核心关切,也维持与新兴大国的良好合作关系;应当设计何种机制,保证危机之后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改革能保持现有的良好势头。
(4)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作用:气候变化问题缘何会突然如此热,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是什么;中国如何应对。
(5)全球性问题发展趋势与中国应对:在非传统安全重要性日益上升的情况下,未来全球性问题将会如何发展;这些新发展的国际政治意义是什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
征文要求:(1)紧扣征文主题,学术规范严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和创新性。(2)未公开发表,以6000-10000字为宜,随附英文论文题目和500字中文提要。(3)引文和史料以页下注形式注明,参考文献置于文末。(4)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提交论文Word文档。
征文对象:本市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高校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相关专业青年研究人员(35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均可参加此次征文。
日程安排:自即日起至2010年4月15日止为征文有效期。2010年5月中旬将召开获奖论文颁奖仪式暨“中国参与全球性问题解决:新问题、新思维、新战略”青年学术研讨会。主办方在会后将选择优秀论文结集出版。
奖项设置:本次征文活动设青年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三个组别,一等奖各1名,奖金分别为5000元、4000元、3000元;二等奖各3名,奖金分别为3000元、2500元、2000元;三等奖各5名,奖金分别为2000元、1500元、1000元;鼓励奖若干名。
本次征文活动设学术委员会负责优秀论文的评比工作。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按姓氏笔画):
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古小松(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威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肖宪(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范军(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敏凯(同济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俞正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胡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俞新天(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倪世雄(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秦亚青(外交学院副院长)、徐雪飞(《文汇报》国际部主任)、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崔立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周洪钧(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樊勇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潘光(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明棋(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希望符合条件的广大国际关系及相关专业青年研究人员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踊跃投稿。来稿请注明征文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寄至:
刘欣 王伟华
电话:54614900-8331 电话:54614900-8210
传真:64850100 传真:64850100
Email:liuxin@siis.org.cn Email:whwang@siis.org.cn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文汇报》
二O一O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