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ge News
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中国低碳发展研讨会
2016/09/10   阅读:1896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领会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和节能减排的精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2008年12月23日合作举办“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和中国低碳发展研讨会”
本次会议主要采取气候变化重要官员学者主题报告和深度研讨形式,邀请中国气候变化大使于庆泰、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建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曦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生态环境中心执行主任潘家华,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勇,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姜克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宏图,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吴晓磊,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负责人温刚,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中心主任张海滨,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等国内外一流专家和官员与会。与会专家研究了如何根据巴厘岛路线图制定2009年我国的气候谈判和节能减排战略,如何评价与总结波兹南会议对巴厘岛路线图的意义,全球金融危机和奥巴马当选后,主要气候谈判联盟各方态度和利益的变化和中国的应对,以及如何如何推进中国低碳发展等问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无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来看,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都将制约我国的排放空间,使我国现代化进程面临严峻局面。我国应在国际谈判过程中积极争取战略主动性和发展权益,充分利用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大相关领域的投资力度从而为向低碳经济的全面转型做好准备。中国已不可能再走西方旧式的工业化道路,因为这既不可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也不可能为自身的资源禀赋所容许,低碳经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杨洁勉院长在会上指出,当前的金融危机尽管来势凶猛,但是无论在其长期性和艰巨性方面都无法和气候变化议题相比。如果我们不能把地球保护好,那我们就会贻误子孙后代,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杨洁勉认为,当前国际体系正在转变,在转变过程中,不仅有机制性转变,价值观念转变,行为主体的转变,也有议题的转变。如果我们能够以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为抓手,就能把握国际体系的正确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杨洁勉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低碳生活涉及态度、技术、政策等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气候变化将影响世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我们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目前全球低碳经济的困境在于低碳经济的全球性和管理无序性之间的矛盾,如果国际社会不能找到正确的战略目标,不能有效推进巴厘岛路线图并取得明年哥本哈根会议的成功,那么全球都将会承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