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新闻聚焦 > 简讯
简讯 College News
《龙之足迹》新书发布暨G20遵约情况研讨会在我院举行
2016/09/10   阅读:1860
2016年8月31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了关于G20与中国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多伦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等科研机构及媒体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发布了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研究员何兴强(Alex He)教授新著《龙之足迹:G20框架下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何教授在发布会上结合G20杭州峰会阐述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五个领域:中国在G20中的作用、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中国与国际能源治理、中国与全球贸易治理的关系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新开发银行的贡献。何教授认为相比于两年前,目前中国在 G20中已经开始展现更多的自信和领导力。在普遍低迷的世界经济增长中,中国在全球贸易投资和发展领域展现更多的领导力。与传统大国不同,中国在G20中的作用是积极倡导平等参与,中国的“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同时,G20也推动中国从一个专注国内事务和发展利益的国家转变为更具全球视野、且愿意提供公共产品的国家。


由约翰•科顿(John Kirton)教授领衔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G20研究小组从G20遵约情况及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向与会学者及媒体分享了他们的观点。G20研究小组主任Sarah Scott介绍了G20成员对其承诺的遵守情况,其研究结果表明,自G20成立以来,遵约情况不断改善。2015年安塔利亚峰会中国能够以身作则,将承诺付诸行动。
 

John Kirton教授从G20的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中国在G20 中的领导力。他认为用熊猫来形容中国可能更好。中国在G20中最初是谨慎的领导者,到2013后全球掌舵时期,中国提供了制度、实力和政策上的领导。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中国逐渐从全球治理方案的消费者成为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科顿教授建议,中国应该在创新环保革命中更进一步;若中国能率先做出承诺,而非单纯表达意愿,中国能够在此届G20峰会上取得更好成果。
 

Caitlin Byrne研究员从公共外交的角度阐述了对G20的看法,她认为G20在反全球化日渐扩张的现今世界有重要意义,而公共外交可以帮助G20提升公众信心,起积极作用。


研讨会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海冰研究员主持。上研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叶玉副研究员和薛磊博士、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朱杰进教授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苏宁教授等专家分别作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