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欧北极中心第三次年度会议在上海举行
2016/09/10 阅读:1982
中国-北欧北极中心第三次年度会议于2015年5月26日至5月28日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来自中国、芬兰、冰岛、丹麦、瑞典、挪威、俄罗斯的80多位参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就北极的经济、政策、法律和治理问题进行研讨。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贾桂德、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书记秦为稼、国家海洋局国际司梁凤奎副巡视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冰岛外交部北极高官Arni Thor SIGURDSSON应邀参会并进行了主题演讲。
2015年度的中国-北欧北极中心合作研讨会包含研讨会和圆桌会议两部分,分别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主持。研讨会主题为“北极协同:政策与最佳实践”,分为四个议题:北极治理体系变迁,北极科学发展对北极政策的影响,中国与北欧北极政策及其实践,跨北极经济协同发展。来自北欧和中国的三十几位学者进行主题发言,从不同角度论述北极协同合作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圆桌会议主题为“北极航道运行使用的合作机制研究”。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国和北欧地区的造船、港口、航运行业领军人物,他们通过主题演讲,从自己所涉的领域对北极航运和北极航道开发传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同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还就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进行特别主题演示。
中国-北欧北极中心成立于2013年12月,秘书处设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员机构包括来自北欧五国(芬兰、挪威、冰岛、丹麦、瑞典)的六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的五家科研机构。旨在为中国与北欧间的北极合作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国-北欧北极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经成为中国同北欧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学者沟通交流的管道,并致力于提供涉及领域更为广泛,影响力更为深远的公共产品为中国的北极合作贡献力量。这种贡献不仅体现于学术研究领域,借助圆桌会议的成功举办,这项合作机制的影响还将深入到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层面,为推进中国有效参与北极治理构建更广阔的平台。




2015年度的中国-北欧北极中心合作研讨会包含研讨会和圆桌会议两部分,分别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主持。研讨会主题为“北极协同:政策与最佳实践”,分为四个议题:北极治理体系变迁,北极科学发展对北极政策的影响,中国与北欧北极政策及其实践,跨北极经济协同发展。来自北欧和中国的三十几位学者进行主题发言,从不同角度论述北极协同合作的政策意义和实践意义。
圆桌会议主题为“北极航道运行使用的合作机制研究”。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国和北欧地区的造船、港口、航运行业领军人物,他们通过主题演讲,从自己所涉的领域对北极航运和北极航道开发传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同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还就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进行特别主题演示。
中国-北欧北极中心成立于2013年12月,秘书处设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员机构包括来自北欧五国(芬兰、挪威、冰岛、丹麦、瑞典)的六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的五家科研机构。旨在为中国与北欧间的北极合作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国-北欧北极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经成为中国同北欧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学者沟通交流的管道,并致力于提供涉及领域更为广泛,影响力更为深远的公共产品为中国的北极合作贡献力量。这种贡献不仅体现于学术研究领域,借助圆桌会议的成功举办,这项合作机制的影响还将深入到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层面,为推进中国有效参与北极治理构建更广阔的平台。



